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过故人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唐诗篇名。五律。孟浩然作。见《孟浩然集》卷四。此诗叙写诗人过访友人庄园的全过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首联点题,交待应邀过故人庄。颔联描写故人庄的优美景色。颈联叙写宴饮闲谈情况。尾联言重阳再来赏菊之约。诗中赞美农村恬美风光,歌颂朋友深厚情谊,写得清新自然,于简淡中见飘逸。方回评云:“句句自然,无刻画之迹。”(《瀛奎律髓》卷二三)沈德潜亦曰:“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唐诗别裁》卷九)“绿树村边合”一联,层次分明、相映成趣地描绘村庄美景如画,是传诵人口的名句。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春晓 ☛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4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5


 
 【释】
 1.过:至、访。故人:旧交,老友。
 2.具黍:犹言准备好丰盛饭菜。《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筱。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黍,黄米饭。
 3.合:围绕。郭:外城。
 4.场圃:《诗经·七月》:“九月筑场圃。”朱熹集传:“场圃,同地,物生之时,则耕治之以为圃而种菜菇;物成之际,则坚筑之以为场而纳禾稼。”话桑麻:犹谈家常之意。陶潜《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指农家耕种生活。
 5.就菊花:古人在重阳日有赏菊花、饮菊花酒之风俗。就,靠拢,接近。
 
 【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饭菜,
 邀我作客田家。
 只见碧绿的树叶将村庄环抱,
 远处有一脉青山在村郭外横斜。
 打开窗户,坐席直对场圃,
 举杯饮酒,闲话农事桑麻。
 待到明年重阳之时,
 我还要再来一醉美酒菊花。
 
 【评】
 诗写田家饮酒作客,写得就如田家一般地自然、平淡、真诚、毫无作态,也无丝毫修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远近环境,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气息、氛围,都令人真如在田舍农家饮酒作客一般。而结句以真挚、不客套的话语为结,更将人如画面中进一步进入到实境中,其中“就”字尤为点睛之笔,不待邀而自“就”,客人之豪爽,与主人之愉悦,欢声笑语,几溢于画面之外。杨慎曾云:刻本曾脱一“就”字,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升庵诗话》卷六)。

古诗《过故人庄》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是孟浩然田园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用平淡的字句,朴实通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田园风景画。尽管全诗40个字,无一个 “情”字,一个 “友”字,然而,从始至终却横溢出一种热烈、真诚、淳朴的朋友之情,正是这种淳情真义在深深感染着读者,使这首诗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诗的开头两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的是农夫对朋友的隆盛招待之情。作者别出心裁,先写 “具鸡黍”,后才是 “邀”至家里,其起笔就让读者感受到了农夫那种对故友的挚热之情,先声夺人。第二联描写客人对田园风光的无限喜爱之情。在故友的陪同下,客人赏玩山村景色。只见绿树成荫,环绕村庄,树隙中透出青山,更显郁郁苍苍,青山绿树,令人陶醉,这样美好的田园山庄,怎能不令客人顿生无限爱恋之情呢?第三联,述写主客二位故友的谈吐无拘,亲密无间的融融之情。故友农夫,在家里摆上了丰筵,打开窗户,一边与朋友开怀畅饮,一边面对窗外的谷场、菜园,漫话农物长势,菜桑收成,这一对故友难得见面的高兴劲儿,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畅开心扉侃侃而谈的兴奋形态跃然纸上,使读者亦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也不自觉地参加了这酣畅淋漓,令人神往的宴筵。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客人与主人依依不舍之情。千杯入肚,尽露真情,酒逢知己,哪有够时,人还没有离开筵席,就约着重阳佳节之时,花盛开之日,还要来此畅饮一番,那情景,那场面将更是多么迷人,这对朋友情意绵绵,纯洁而且高尚,令人羡慕,使人感动。
 这首诗,既可以说是一首很成功的田园诗,也不失为一首很成功的言情诗。全诗字句平淡,通俗易懂。然而,其平淡之中露真情,于通俗之中见淳意,古人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所谓画,就是写景; 诗本身就是言情,“诗以言志”么。诗要写景,写事,因为它是靠形象思维的,但诗人写景,写事总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总是要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这才是好诗。这首诗把叙事与写景巧妙地结合在一块儿,从中溢出感人至深的朋友之情,毫无矫揉做作,无病呻吟之态,完全是让读者从平白的叙事写景中感受情的存在,所以,这首诗被誉为艺术珍品。

过故人庄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过故人庄

【题 解】

本诗是一首五律,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充满田园气息,似一幅田园风景画。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孟浩然的诗作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而此篇又是五律中的佳作。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好一个世外桃源。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孟浩然的诗语言简约,但“语淡而味终不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两句开头似乎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的风味,又见待客之俭朴。全诗字字自然,无刻画痕迹。

这首诗风格清新淡雅,写景如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上句细描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极富诗情画意。

全诗情景交融,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与淳朴诚挚的情谊融会在一起,恬淡亲切,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全诗融诗境、形象、韵味为一体,自然流露出诗人对农庄、对故人的依恋和轻松惬意的心情。


《过故人庄》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过:访问。故人:旧友,老朋友。庄:农庄。诗中写农家朋友邀请诗人前往作客,既写农村景物,又叙情意亲密,并订重阳再来之约。方回称此诗“句句自然,无刻画之迹”(《瀛奎律髓》卷二三),很有见地。全诗写出了农村宁静淳朴的生活,风格淡远,被冒春荣《葚原说诗》称为“逸品”。此诗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
 【注释】
 ①具:备办。鸡黍:泛指待客的菜和饭。②二句写村庄风景,意谓村周围被绿树包围,城郭斜倚青山在村外。③二句意谓面对打谷场和菜园子摆开酒菜,把酒劝饮时所谈的都是桑麻生长情况。筵:一作“轩”,窗户。圃:菜园。④二句写旧友约诗人在重阳日再来,对着菊花喝酒。重阳日:农历九月初九。古代风俗,这天要登高插茱萸辟邪,并赏菊喝酒。还来:再来。就:随。

古代名诗《过故人庄》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过故人庄

 题解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以平淡的语句,平平的叙述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田园风景画,使我们欣赏到浓郁的农村田园之美。从中也可看到诗人对这种恬淡生活的喜爱。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鸡黍:泛指待客的普通饭菜。《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过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②轩:这里指窗。面:动词,面对。场:农家打壳、晒稻的场地。圃:菜园。把酒:端着酒杯。话桑麻:谈论农事。陶潜《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③重阳:阴历九月九日,是赏菊花、登高的佳节。古代民俗,这一天饮菊花酒。就:接近。就菊花:指赏菊花、饮菊花酒。
 赏读
 孟浩然有济世之志而不得实现,所以虽以隐逸自高,而其孤独郁抑乃至愤激不平的情绪时露于诗章。这一首,却是难得的例外。
 诗的首联点明故人邀诗人做客之事:“故人”准备好“鸡黍”(田家自有,不假外求)来邀“我”,何等亲切!他一邀我就去,何等爽快!无推脱,没客气,语句平白,读来像是日记本上的一篇流水帐式日记。但却显得那样朴实自然,足以显出主客关系的不一般。如此开篇,看似不着力,却极好的传达出主客间的知己清深,并顺畅地引出下文。
 接下来写农村田园风景。“绿树村边合”,这是“至田家”所见的近景;“青山郭外斜”,这是“至田家”所见的远景。近景、远景,都令人赏心悦目,使人感到这里清幽、淳朴,自成天地。接下来写田家欢聚。“鸡黍”早已摆好,酒也已备好。推开窗子,出现在面前的,是晒谷场、菜园子,总之,主客把酒之处,周围是一派田园风光。
 在这样亲切自然的环境里把酒共话,话题当然不限于“桑麻”,但不外是农业生产和田家生活,彻底忘掉了名缰利锁。因此,作者临别之际,不待主人邀请,自动宣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明他在“故人庄”摆脱了烦恼,得到了欢乐,找到了心灵归宿,因而留恋田家,渴望再次与友人把酒谈心。
 全诗任意挥洒,浑然天成,似乎未加炉锤,却把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纯真深厚的朋友情谊融为一体,诗意盎然,耐人寻味,充分显示了诗人“不拘奇抉异”的风格及“冲淡”的艺术魅力。从格律方面看,又是无懈可击的五律。只有艺术功力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诗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历代诗词精品之《过故人庄》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过”是造访的意思。一二句起得很平淡,请吃,是中国人建立感情的一种方式;杀鸡炊黍,是田家待客的习俗,“鸡黍”二字很家常,但也有出处,《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略)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来元杂剧有一出《范张鸡黍》写的是后汉太学生范式,约定九月十五日到朋友张劭家探望,到期张杀鸡炊以待,张母疑心范相隔千里,未必能到,话音才落,范就到了。此诗一二句写故人相邀而我即至,不推辞,不误期,既随和,又讲信用,这正是一种最普通的人情,是人际交往中最常有的现象,诗人随手拈出,富于生活气息,多么亲切。
 继二句写赴会沿途所见景色,这村庄座落在城外,傍着一带青山,为绿树所环绕,这使人想起一首有趣的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真能在写景中表现出郊游的情趣来。元人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这鼎足对的写景更鲜丽、也更尖新,然而却没有这里的自然朴素;马曲写的是茅舍一角,取景较窄;孟诗写的却是整个农村,眼界自宽;马曲流露的是孤高的情怀,此诗表现的却是平常心,具有更多的生活气息。所以这两句的好处,远在修辞之外,是全诗的灵魂,是感情与形象交融的结晶。这两句重点表现的是青山、绿树、村落,它们水乳交融地打成一片,而城郭相形之下就显得是个陪衬了,这里包含着一颗农家的心。
 接下来写打开轩窗,宾主引怀细酌,谈笑风生,而谈的无非是庄稼话,家常话,所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城里终日忙忙碌碌的人,是很少能领略这种闲侃的乐趣的,它的前提是闲,有闲才有侃的心情,可人相对,清茶一杯,聊天聊上一天都不觉累。什么谋职求官之类的事,连想都不去想它了。诗人忘情于田园风光与友情之中了。
 喝罢、谈了,最后是告辞。诗人的谈兴和酒兴未消,他说还要再来,那就在重阳节罢。这照应了开篇,这次是应邀而来,下次是不请也要来。在这种坦诚到忘形的话中,田庄的美好、故人的热情、作客的愉快,全都有了。
 诗写一次普普通通的作客,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这儿既没有引人注目的名胜,也没有令人兴奋的事件,不过是一片场圃,遍地桑麻,一些村人来往的道路,然而诗人却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理想的天地,一个没有传奇色彩的人间桃源,写出了诗人忘怀得失于友情与大自然的喜悦。全诗平平叙起,娓娓道来,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华丽的词句,“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这就是孟浩然的诗。

诗词作品《过故人庄》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也是盛唐田园诗的名篇。它是孟浩然四十岁往长安谋仕不遇之后,由“谋仕行义”的诗人转向躬耕归隐之际时所作。
 《过故人庄》完整地写了诗人访问老友农庄的经过:先说应邀赴约;次写农庄风光;再次写田园情趣;最后相约后期。这里的“过”,非“经过”之义,而是过访、探望之意。


 * * * *


 首联:应邀赴约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是说,老朋友杀鸡做饭,备好了丰盛的饭食,邀请我到他的田庄里去做客。这里把主客双方的神情和心境,都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一边是殷勤的款待,一边是欣然地赴邀。
 这两句诗表面意思很简单:应邀赴约。那么深一层的含意是什么呢?的确,乍看文面,平淡无奇,细瞧字里行间,却匿隐着一个自古以来的著名典故:“具鸡黍”。这是征引《论语》上的故事。其《微子篇》载云——
 荷𦰏丈人 “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说,有一天,孔子门徒子路,曾向一位荷𦰏(diào吊)丈人(拿着竹制农具的老人)探问孔子行踪,丈人留宿子路,并杀鸡煮黍盛情款待他。第二天,子路见了孔子,告诉他这件事。孔子说:“这可是一位高人隐士呵,要子路返回去解释一下。但等子路再去时,丈人已不在,只好对其子说:“不仕无义”,孔子是为义而谋仕。即使已知“道之不行”,也要谋仕(基本精神)。
 这是《论语》“子路问津”故事的大意。
 诗人在诗中引入这个典实,用意何在?我想其用意,至少有两点:①说明自己也像孔子那样,也是“为行义而谋仕”的;②说明自己的老朋友,是一位可敬的归耕的隐者。这里,表明主客双方对人生的态度是有差别的,但在实质上却是相通的。
 怎么既相异又相通呢?读完全诗即可领悟。且看——


 颔联:农庄风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里的合,联接,围拢。郭,外城。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道,内者叫“城”,外者,称“郭”。这两句是说,农庄坐落在郊野的绿树成荫的环抱里;庄旁的一抹青山,郁郁苍苍地斜向城郭之外。这是一个什么去处?不正是一个高人归耕隐居的“福地”吗?
 诗人把自己所见到的农庄环境,用了这样优美的笔墨画出了如此僻静幽雅而又生气盎然的大好风光,这是由于:一方面为表现主人隐居的环境;一方面也寄托自己对田园风光的欣羡之情;并暗含着自己也将走上归隐道路的意向。这在下边诗句中就更加明显了。


 颈联:田园情趣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这里是写诗人同主人在庄里饮酒叙谈的热烈情景:在主人家里打开窗子(即“开轩”),面对着谷物和园圃,摆上酒菜,开怀畅饮,呷美酒,谈农事,其乐无穷。
 在这看来平平淡淡的两句诗里,诗人巧妙地化用了阮籍和陶潜诗歌中的两句诗意——
 上句之开轩,来自阮籍八十二首大型组诗《咏怀诗》第十九首的“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的语意。这原来是阮籍咏叹一个安贫乐道儒生欣羡隐遁生活的。孟浩然沿用了阮诗的原意,表示自己也愿意从仕途转向隐遁之道。
 下句之话桑麻,是化用陶潜《归园田居》组诗之第二首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诗意。原来是陶潜为歌咏田园邻里间只关心农事,不涉世俗杂事而说的话。此处孟浩然用了它,是为了赞赏主人隐居生活的高尚意趣;同时,也表明自己对陶潜归耕生活的向往。可见,在这一联中,连用了两个古人的诗意,是很具用心的。这不仅写了主客间的融洽气氛,赞扬了老友的高尚情操,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行动表明了诗人自己也在以阮、陶为榜样,有意断绝尘想而高蹈了。
 诗的尾联,写了这次造访的结束,也说明了诗人思想转变过程的最后完成。


 尾联:约定后期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先说说就菊花的意思。注者对此,歧说较多。有的说,“就”,亲近、凑近了;又说,“伴随”;又有说“趁着”等。“菊花”,也有二说,一说“指重阳节之赏菊佳节”;一说“在重阳节饮菊花酒”;又一说“重阳再来,就看菊花喝酒”。我认为,以第三说为妥。因为古代虽有以菊花酿酒的习俗,此处不一定坐实为“菊花酒”,而在菊花盛开的重阳佳节,饮一饮一般醴酒,也是古人之俗风。正因如此,诗人在此同主人约定——
 等到那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的到来,趁着菊花盛开的大好时光,再来农庄同大家痛饮一番。
 这两句诗,不仅仅以“约定日后重游”来结束全诗,而且明白地表示了诗人躬耕归隐的决心,将最后完成由“谋仕行义”到“绝尘隐遁”的转变,具体揭示了主客之间的“相异又相通”的进程。


 * * * *


 这首诗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在思想上,它主要歌颂隐逸生活和田园恬适的情趣。
它通过赞美真挚友情和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从仕途追求失败后而欣然转向归隐的情怀,隐隐地流露了一点怀才不遇的情绪与感慨。虽然不甚深刻,但也正反映了盛唐时代风貌的一个侧面,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第二、在艺术上,这首诗很有特色。
这个特色可概括为如下几句话—— 浅而深,淡而浓,简朴而亲切,专以情深意醇、思真词实感人。
 乍看这首平实的五言律诗,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诗之技巧,但是它说明了若干做一首好诗的道理。比如我们只要按一定格律做诗,就可以达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效果:
 它虽然技巧老到,却无造作之态;
 它虽然讲究了声律对仗,但收到自然和顺之效;
 它虽然用典不少(至少八句四典),却是显得明白活泼;
 它虽然写法朴实(信口道出、平实章法),但给人以含义深沉之感;
 它虽然造语平淡(明白如话),可是诗味十分醇厚。
 正如清人黄生在《唐诗摘钞》中所说:
 全诗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炽俱化矣。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过故人庄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孟浩然
←上一篇:与诸子登岘山 下一篇:留别王维 →
诗词简介:
唐代诗人孟浩然作。这首诗写应邀去农家作客的情景,抒发了对田园的热爱和对农民的真挚友情。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以田家特有的风味邀诗人作客,诗人一邀即至。简洁朴实的叙述,却流露出他们深厚的友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到了田家,只见小山村在绿阴浓密的树木环抱之中,城外一脉青山蜿蜒而来。这两句以远近交织、疏密相间笔法,画出一幅景物层次分明的山村图。“合”字显出山村别有天地,“斜”字表现出山与村庄依依相伴的神态,都流露出诗人对山村的欣赏与喜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待客情景。主客对着窗外的谷场菜圃,引杯细酌,娓娓共话农家桑麻之事。他们真是情投意合。这两句还素描出田家优美宁静的环境,使人领略到浓郁的农村风味和泥土气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告别情景。“就”字,表示了下次不邀自来。这两句,把诗人作客的愉快、对农家的依恋,都表现出来了。诗至此结束,但言尽而情意未尽。

 全篇纯以口头语写眼前景。作为一首五律,它的对仗、平仄都符合格律要求,但我们感到诗人写得那么自然随便,似乎毫不费力,使人忘记这是律诗了。这就是语淡而味浓的孟浩然诗。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 ɡuò ɡù rén zhuānɡ 》 
    《 过 故 人 庄 》 
    .[ tánɡ ]. mènɡ hào rán.
    .[ 唐 ]. 孟 浩 然 .
    ɡù rén jù jī shǔ , yāo wǒ zhì tián jiā 。 
    故 人 具 鸡 黍 , 邀 我 至 田 家 。 
    lǜ shù cūn biān hé , qīnɡ shān ɡuō wài xié 。 
    绿 树 村 边 合 , 青 山 郭 外 斜 。 
    kāi xuān miàn chǎnɡ pǔ , bǎ jiǔ huà sānɡ má 。 
    开 轩 面 场 圃 , 把 酒 话 桑 麻 。 
    dài dào chónɡ yánɡ rì , hái lái jiù jú huā 。 
    待 到 重 阳 日 , 还 来 就 菊 花 。 
     
  •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大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农家饭菜,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乡下的家中做客。 绿树环抱中,村庄显得格外宁静。村郭外青山隐隐,连绵起伏,真如一幅 优美的山村风景画。主人打开窗户,眼前是平整的打谷场和绿油油的菜 园,与村边的绿树、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谈着庄稼 事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啊,老朋友,等到重阳节那天,我一定再来和 你一起观赏菊花。


    【今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饭菜,
    邀我作客田家。
    只见碧绿的树叶将村庄环抱,
    远处有一脉青山在村郭外横斜。
    打开窗户,坐席直对场圃,
    举杯饮酒,闲话农事桑麻。
    待到明年重阳之时,
    我还要再来一醉美酒菊花。
     
  •  ①过:至、访。故人,旧交,老友。
     
     
    ②具黍:犹 言准备好丰盛饭菜。《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
     
    人,以杖荷筱。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黍,黄米饭。
     
    ③合:围绕。郭:外城。
     
    ④场圃:《诗经·七月》:“九
     
    月筑场圃。”朱熹集传:“场圃,同地,物生之时,则耕治之以为圃而种菜茹;物成之际,则坚筑之以为场而纳禾稼。”
     
    话桑麻,犹谈家常之意。陶潜《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指农家耕种生活。
     
    ⑤就菊花:古人
     
    在重阳日有赏菊花,饮菊花酒之风俗。就,靠拢,接近。
     
  • 【集评】明·钟惺:“‘就’字妙!一诗借此一字生色”(《诗归》)
    明·杨慎: “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字,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升庵诗话》卷六)
    清·何文焕:“好字多出经传。升庵论孟襄阳,‘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字之妙,历引古诗证其出处,不知‘处士就闲晏’,《国语》早先之矣”(《历代诗话考索》)
    清·沈德潜:“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唐诗别裁集》卷九)
    近·王文濡:“实境实情,次第写来,面面都到,末句‘就’字妙,谓不邀自就,则主人情重,自在言外”(《历代诗评注读本》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
     
     
    【点评】 闻一多曾评孟浩然“淡到看不见诗”,这首诗堪称“淡”的代表。全诗用平淡的语言,在讲叙一对老友饮酒聊天的事情。景物是淡淡的描写,情感是舒缓的流露。就在这恬淡平静中,诗意地表现了朋友情谊的淳朴诚挚和田园生活的和谐自然。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孟浩然一旦跳开隐居与求仕的矛盾,面对恬淡宁静的农家生活,笔调就显得轻快洒脱,调子也乐观明朗起来。这首《过故人庄》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成的,它是一曲清新明快而又充满温馨气息的田园诗。
     
     诗人难却故人的盛情厚谊,来到田家作客。主人的热情款待,老友重逢后的欢乐,一扫诗人寂寞苦闷的情怀。隐居的凄冷、寂寞,政治上的失意,都可以暂时放在脑后了。待人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色,别一样气氛。村庄被一丛浓密的树林围绕着,矮墙外是一带连绵起伏的青山。诗人俨然走进了世外桃源之中。更令人难忘的是主客间的欢饮畅谈。饭桌摆在茅舍前,坐下来对面就是开阔整洁的打谷场和青翠繁茂的菜园。谈话的内容离不开田家农事,庄稼的收成,桑麻的生长,一切都显得这样亲切诚挚,安祥宁静,没有仕途的争斗,没有人生的忧伤,也没有高深的哲理。诗人自觉不自觉的在这情景中,在这氛围里陶醉了。当红日西斜,诗人不得不告辞的时候,他竟然有些恋恋不舍了。结尾四句既包含着主人的挽留和再度邀请,也直接写出了诗人乐而忘返和再次前来作客的许诺。可以想象茅舍前的气氛是何等融洽,主客间的情谊是何等深厚。正因为主人再三劝饮,再三挽留,诗人才不得不留下一个明确的答复:重阳日再来作客,观赏菊花。最后依依惜别地告辞而去。
     
     孟浩然诗中所写的故人,想来不是一位高士或诗人,而只是普通的农人,这从“把酒话桑麻”中可以得知。而正是这样的朋友给了孟浩然以真诚亲切的款待。孟浩然也从中体味到农家生活的乐趣。读了这首诗,我们处处可以看出诗人对农家生活,对这位农民朋友的喜悦与赞美之情。它可以唤起我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孟诗现存二百六十余首,极大多数是五言,七言诗只有十来首。他的诗大多是描写山林幽静的景物,田家怡然自乐的生活,个人求官不遂的失意和苦闷,诗人洁身自好的孤高情趣,羁旅他乡的客愁等。风格清悠淡远,韵致飘逸,跟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风貌完全一致。《过故人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于故乡鹿门山时所作。一位村居的故人邀他去作客,他为主人的真挚感情和田家优美风光所感染,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平平而起,叙述乡村友人以鸡黍等农家最丰盛的饭菜招待诗人,在平常的叙述中流露出亲切的情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写村庄外边优美的景色:近处绿树四面环合,远处青山一行斜抱。在工稳而自然的对偶中,流露出诗人对这一幅美景的无比赞赏之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写主客在村庄中饮酒之事,农家房屋简朴,没有高楼深院,因此饮酒时打开窗子即可见到打谷场和菜园子,谈话资料也离不开桑麻生长的情况,这一联不仅写农家情景十分逼真,而且还暗示主客之间感情十分融洽,话非常投机,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尾联写酒阑重留后约,客人把着主人的手说,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欣赏菊花呢!一般都是主人邀请客人重来,但那样的话,友谊还是一般的,甚至是一种客套。现在客人主动说下次还要来叨扰,这一异乎寻常的结尾,更显得主客之间情深意密,朴实真挚。千百年之后读来,仍然可以想见其形貌。
     
     这首诗写田家优美的风光,村友淳真朴素的感情,对于污俗黑暗、互相倾轧的官场生活,是一个极其鲜明的对立面。昔人评论说:“诗写田家闲适之境,诵之觉九衢车马,尘起污人矣!”(《诗境浅说·甲编》)
     
     孟浩然这首诗,清新自然,一往情深,全是朴茂淳真之态,绝无矫揉造作之情。全诗均用白描手法,对仗工稳而不纤巧,写景浑成而不刻划。这种清悠淡远的风格,深受读者欢迎。清人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 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又说:“清浅语,诵之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唐诗别裁》卷九)
     
     要做到淡而有味,清浅而有深度,决非易事。百炼钢才能化为绕指柔,这是诗人认真学习前人(如陶渊明的自然浑成,谢脁的清丽朗秀)和刻苦锤炼语言的结果。
     
  •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叙述到朋友农庄作客,从往访至辞别,按时间顺序径直地往下写。它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谊。
     
     起首点题,“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说老朋友用鸡黍具办了酒宴,自己应邀到他庄上作客。这有点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录,叙述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情。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友谊深厚、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 既显出田家所特有的风味, 又可见出待客之简朴。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往往使朋友在更为亲切的、无所介意的氛围中把心扉敞开。朴实的邀请,只能用朴实的笔调来写,这个开头平静而自然,不作丝毫渲染, 既反映出挚友间的亲密关系, 也显示了气氛特征。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写近境,好象很随意地把一眼看到的村庄四周的景色采入诗中,只见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轻宕起笔锋,把读者的视线引开去,那城郭之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两句写故人庄的自然景象, 一近一远, 一密一疏, 顾盼之态如见, 亲切之态可掬。“合”、“斜”二字极为传神, 却又完全象是信手拈来, 极其自然。
     
    “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筵席,端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主客双方完全忘情在农事上了。它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置身田园之感,从而引起对农作的关怀,分享收获的愉快。于是我们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芳香和不远处传来的桑麻气味,看到庄稼的成长与收获,乃至孟浩然家乡襄阳一带夏秋之交种种物候和风光。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言语欢笑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就”, 是接近的意思。“就菊花”, 指赏菊,但又有不邀自来的意味。待到——还来——就,这一连串词语的运用,透露了诗人盼望重来的心情。孟浩然在故人庄愉快地度过了一天之后,临走时似乎根本没有想到要谢谢故人的盛情款待,但他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宣告还要再来,愿意到这里来度过那美好的重阳佳节,却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感谢之辞。这种表示,完全出自诗人内心,真挚动人。诗人之来,是出于故人的邀请, 去时却不顾虑主人将还要赔上鸡黍宴而主动预约重来。前后互相呼应, 表现了真率的心情和诚挚的情谊。
     
    本篇具有极浓郁的诗意,但所写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描绘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感情是安恬平淡的,没有什么极度的兴奋喜悦。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中间两联虽然是工整的对仗,但不见锤炼的痕迹,笔笔都显得很自然,因此尽管是五言律诗,读起来却象是古体。这种质朴的风格同描写的对象、诗人的情怀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诗的总体风貌是平淡的,但决非平浅枯燥。这是因为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都并不显得薄弱。它们平衡均匀地出现在诗中,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单纯朴实的农家生活,真挚亲切的人情味融成一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并且衬托出一个与诗歌情调完全一致的精神开朗而又不自检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种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的好处不在于给人什么强烈的刺激,使人兴奋激动,而在于象朴素的农村风景和生活一样, 给人精神上一种滋润。在写法上他“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 而是将它冲淡了, 平均分散在全篇中”(闻一多《唐诗杂论》)。也就是将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 显得浑然天成。这种不卖弄技巧, 也不靠精心制作的奇词秀句去支撑门面, 是艺术水平极高的表现。
     



《过故人庄》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过故人庄:拜访老朋友住的村庄。具:准备,置办。黍(shǔ):黄米饭。合:环绕。郭:城墙。轩(xuān):窗户。场:打谷场。圃(pǔ):菜园。把酒:拿起酒杯。桑麻:桑树和麻。这里借指庄稼。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在这一天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风俗。就:走近,来到。这里引申指品赏。

【大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农家饭菜,热情地邀请我去他乡下的家中做客。绿树环抱中,村庄显得格外宁静。村郭外青山隐隐,连绵起伏,真如一幅优美的山村风景画。主人打开窗户,眼前是平整的打谷场和绿油油的菜园,与村边的绿树、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谈着庄稼事儿,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啊,老朋友,等到重阳节那天,我一定再来和你一起观赏菊花。

字数:401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8页.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首二句几如脱口而出,然而正是这种有几分质拙的诗句,与要表现的田家之风正相契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村庄被绿树青山层层环抱,多么静谧、纯净的所在,这里没有闹市的繁杂;唯有自然的赐予,入身其中,人的心境都被净化了。绿树、青山,其色彩给人的感受是清新、爽朗、富于朝气的,这时自然之色,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诗人是带着一种轻松、畅快的心情赴约的。推开窗子,农家的谷场、菜圃,是近在目前的景致,在这种纯朴、亲切、飘逸着泥土芳香的环境中,怎么可能还有官场的杂念,“把酒话桑麻”才是最恰切的话题。如果说诗人刚步入“故人庄”便被这里清新的气息净化的话,那么现在简直要与这纯朴的生活融为一体了。于是,与主人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趣的是,诗篇开首点明应邀而至,而在这结尾处则是主动相约,变化之间,这次田家之行的惬意、宾主之间的投机,等等等等,还在话下吗?
孟浩然的诗虽以清淡著称,但清淡中往往都隐透着一种悲凉,这首诗却毫无惆怅,唯有舒展,这也许正是田庄的魅力所致吧!

《过故人庄》guo gu ren zhuang

Passing by the Village of My Old Friend→孟浩然 (Meng Haor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