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达罗毗荼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达罗毗荼人

 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居民,肤色黝黑。他们最早在印度河谷种植大麦、小麦、甜瓜、胡麻等作物,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棉花的人。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奴隶社会。是哈拉帕文化的创造者。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许多男子被杀死,女子沦为奴隶。一部分向南迁徙。现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南部、斯里兰卡北部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约1亿人口。

达罗毗荼人Drauidians

一译“德拉维达人”。南亚操达罗毗荼语系诸语言各民族的统称。属不同人种类型:(1)欧罗巴人种与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即“达罗毗荼人种”,包括*泰卢固人、*泰米尔人、*马拉亚兰人以及*坎纳达人等。多信印度教,其中以湿婆派为主,经济、文化均较发达。(2)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 包括*托达人、*科塔人、*奥朗人、*坎德人、*贡德人等。(3)尼格利陀人种类型, 包括*伊鲁拉尔人、*帕尼安人、*卡达尔人等,其经济、文化均较落后, 许多人仍以采集和射猎为主要生计, 有的依靠掘土棍生产,称为“掘棍文化”,许多方面都保留着氏族部落结构, 其中有些仍处在原始公社后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保留万物有灵信仰。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各民族是南亚现存最古老的居民。欧罗巴人种南欧类型的人于前四千至前三千年到达印度, 与当地人混合形成达罗毗荼人种,一部分滞留在次大陆西北部,保留较多欧罗巴人种的体质特征, 成为现在的*布拉灰人。欧罗巴人种的人来到后,部分土著被赶到山区林地, 习惯上亦称“前达罗毗荼人”(Pre-Dravidians)。一般认为达罗毗荼人与哈拉巴文明有关。雅利安人来到后, 达罗毗荼人被赶到次大陆南部,建立安度罗、潘地亚、朱罗、哲罗等王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十七至十八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后, 将达罗毗荼人切割开来,进行掠夺、压迫,破坏了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印度独立后的1956年根据各民族要求建立泰米尔纳德邦(原马德拉斯邦,以泰米尔人为主)、安得拉邦(以泰卢固人为主)、迈索尔邦(现卡纳塔克邦,以坎纳达人为主)和喀拉拉邦(以马拉亚兰人为主)。

达罗毗荼人

达罗毗荼人

南亚使用达罗毗荼语系诸语言各民族的统称。属不同人种类型。
❶欧罗巴人种与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即“达罗毗荼人种”。包括泰卢固族、泰米尔族、马里亚兰族以及坎纳达族等。公元前4000年至3000年间,属于欧罗巴人种南欧类型的居民自地中海迁来,逐渐分散到次大陆各地,与当地土著居民混合逐渐形成达罗毗荼人种类型。雅利安人来到后,达罗毗荼人被赶到次大陆南部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哈拉巴文明。多信印度教,属湿婆教派,经济、文化均较发达。
❷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包括托达族、科塔族、奥朗族、坎德族、贡德族等。
❸尼格利陀人种类型。包括卡达尔族、帕尼安族等。民族学家有时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认为他们是达罗毗荼人种来到前就生活在印度的土著居民。经济、文化均很落后,许多尚处在母系或父系氏族社会阶段,靠采集和射猎为生。保留万物有灵信仰。17至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后,将达罗毗荼人切割开来,进行掠夺压迫。印度独立后,根据各民族的要求,1956年以泰米尔族为主建立泰米尔纳德邦、以泰卢固族为主建立安得拉邦、以坎纳达族为主建立迈索尔邦、以马里亚兰族为主建立喀拉拉邦。

☚ 达斡尔族   达罗毗荼人种 ☛
000052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