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达尔文学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达尔文学说Darwin theory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Darwin)创立的以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论。他从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生物地理学及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长期研究,根据大量事例总结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进化论。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界各种生物间存在一定亲缘关系,有着共同的祖先;生命起源于无生命物质;现存生物是古代生物按照自然选择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化而来;家养动物和人工栽培的植物是人类长期对野生动、植物进行选择的产物。关于进化的机理除了同意拉马克的观点外,并认为物种和变种没有质的差别,自然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通过对种内微小变异的自然选择,累积变异,淘汰中间类型,使变种过渡为不同的物种。1859年《物种起源》正式出版,深刻而系统地论述了生物进化规律,是生物进化论奠基性著作。

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学说关于自然界生物进化及其演变的理论。达尔文学说的创始人是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最早提出生物进化理论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拉马克早年研究植物分类与无脊椎动物,曾相信过物种不变论。后来通过分类学的研究和对化石的考察,在1809年出版了 《动物哲学》,阐述了进化论的思想。在 《动物哲学》 中,他根据当时的科学知识,论述了物种的性质和可变性、生命的向上发展以及环境和习性变异等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半个世纪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 《物种起源》 一书,创立了达尔文学说,使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更加系统、完备,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成就。
1831年,刚从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年仅22岁的达尔文,经亨斯罗教授推荐,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航行,他的任务是调查全球的自然资源。这次环球航行对达尔文的科学事业产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1831年,贝格尔号巡洋舰从英国的普茨茅斯启航,经过滕湿立夫岛,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然后横渡太平洋、印度洋。
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国,考察历时五年之久。达尔文每到一地,就独自上岸采集标本、细心考察,并向当地居民请教。在这次考察以前,达尔文同与他同时代的多数人一样,是一个正统的宗教信仰者,从未对物种起源或变异问题产生过什么怀疑。经过考察,他发现自然界许多的事实都与 “神创造” 相违背。同时,在旅途中阅读的赖尔 《地质学原理》 中的地质进化观点,给达尔文以深刻的启发。1832年,达尔文在马尔多纳多看到一种叫 “土库土科” 的老鼠,由于生活在地下,很多是瞎子,眼睛的退化,对它们并没有什么不便,因为它们不需要视觉。这使他开始相信拉马克学说。1835年9月,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巴哥斯群岛考察,看到了大量物种变异的事实。这段时间是他进化论思想形成的最主要的时期。这个群岛各岛的生物种类大致相同,与临近大陆的物种也非常相似,但仔细考察却发现在他们之间又都存在明显的差别。达尔文在岛上看到了26种鸟。这里原来没有鸟,最初从美洲迁居来一种雀,其余25种鸟是它的变种。这25种鸟又因生活在不同的岛而异,可以按鸟喙大小排列成一个渐进顺序,鸟喙的形状又与它们在各岛找到的食物有关。达尔文认为这些事实,只能根据物种是逐渐变异的这一假设才能得到解释,形成了后来写作 《物种起源》 的第一个观点: 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从而开始了进化论的思想革命。
回国后,达尔文整理了 《贝格尔号航行记》,写出了 《贝格尔号航行中的动物学》 (与欧文合著)、《贝格尔号航行中的地质学》 (与赖尔合著)。此时达尔文一方面对大量材料进行严肃的思考,一方面又开始为解释这些材料去搜寻更多的材料。他在伦敦郊区建立了一个动植物试验园地,集中精力研究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因和物种的起源问题。他广泛地向育种家、园艺家访问,考察了小麦、玉米、胡萝卜等栽培植物的培养经过。不久,他终于从人类长期的农牧业生产实践中得出了 《物种起源》 的第二个观点: 人工选择会创造新物种。
可是,自然界中的新物种是怎样形成的呢? 达尔文观察到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一些物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环境条件的物种就逐渐灭绝。他在圣海伦娜岛上就看到,外来的植物生长排斥本地固有的物种而占着优势。达尔文觉察到在环境压力下产生的生存斗争意义。同时,马尔萨斯的 《人口论》 给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以巨大启发。马尔萨斯认为自然界中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是对动物和植物高度繁殖率的巨大限制。有许多动植物种子浪费,许多生命中途死亡,都是在这个限制下缩减。人类也不例外,人口的高度繁殖率也要受到战争、疾病、灾荒等因素的限制。这使达尔文联想到在自然界,动植物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那些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会被保存和发展,而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会被淘汰,其结果就会引起新物种的形成。从而形成了 《物种起源》 的第三个观点: 自然选择包括三个始终综合发生作用的因素——变异性、遗传和繁殖过剩引起的生存斗争。
达尔文在上述认识基础上开始写他的关于物种起源的著作。1842年他完成了35页的全书提纲,1844年将提纲扩充为230页,并在 《林奈学会会报》 上作过摘要介绍。1856年赖尔建议达尔文把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两年后,他写完了 《物种起源》 全书的前10章。就在这年即1858年,达尔文收到华莱士的有关物种起源的论文,题目为 《论变种无限离开原始型的倾向》,并请达尔文转交给林奈学会。论文的观点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基本相同。达尔文看完这篇文章后,发现讨论的问题与自己思考近20年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真是心如死灰,简直想把自己的书稿烧掉,但转念一想,20年的研究见解付之一炬难免让人心寒。不得已求助胡克与赖尔。这两位朋友慎重考虑后,决定让达尔文也将他的意见写出,与华莱士的论文一起交给林奈学会。同年8月,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手稿摘要与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在 《林奈学会会报》 上发表。由于这件事的促进,达尔文加紧了旧稿的整理工作,1859年11月终于出版了他孕育了20年之久的 《物种起源》,全名为 《论通过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达尔文学说从此诞生。《物种起源》 初版印了1250册,当天就销售一空。达尔文学说轰动了世界,在社会上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些保守的生物学家指责达尔文耽于不能证明的假说,达尔文的地质学老师塞治威克认为他是企图 “用一串气泡做成坚固的绳子”。1860年牛津主教威尔伯福斯纠集了一伙人在牛津英国科学促进联合会上攻击达尔文学说是猴子理论。主教挑衅地问进化论的支持者赫胥黎说: 是通过父亲还是母亲接受了猴子的血统? 赫胥黎坚定地回答: 他不会因为由于是古猿的后裔而羞耻,但假如有一个能利用自己独厚的天赋和雄辩来为谎言服务的祖先的话,他将感到十分害臊。经赫胥黎、霍克等无可辩驳的论证,进化论在英国逐渐得到承认。
1863年赫胥黎出版了 《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一书,来进一步论证进化论。在德国,进化论的最热烈的支持者是动物学家海克尔,他于1867年出版了 《自然创造史》。《物种起源》 刚刚出版,恩格斯就读到了它,1859年12月在给马克思的信中称赞道: “达尔文的著作,写得简直好极了。” 马克思在回信中说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19世纪70年代进化论开始在中国传播。1871年在华衡芳与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合作翻译的 《地学浅说》 中提出了拉马克与达尔文的学说。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出版了依据赫胥黎1894年出版的 《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它论文》 编辑的 《大演论》,介绍了 “物竟天择” 的理论,激发人们变革图强,挽救民族危亡,为资产阶级改良维新创造理论条件。
在20世纪初,马君武开始着手翻译《物种起源》 中的 “生存竞争” 和 “自然选择” 两章,并以 《达尔文物竟篇》 和《达尔文天择篇》 分别单行出版。五四运动后,达尔文学说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物种起源》 和 《人类原始和性的选择》两书的完整的中译本,由马君武翻译出版。《物种起源》 译为 《达尔文物种起源》,从1920年初版至1936年的16年间重印了12次。进化论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果不能,是反夫进化理也”。可见进化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在达尔文学说影响下,1929年,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 “北京人” 第一个头盖骨,为达尔文人类起源学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推动了世界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达尔文学说的创立,揭示了现今存在的一切生物物种都是历史上长期发展中经历不断变化的产物,把历史的观点引入生物学,从而使生物学面貌发生了重要变化,促进了种系发生分类学、进化形态学、进化论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生态学、历史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并对社会科学各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板块构造学说   大爆炸宇宙论 ☛
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学说是关于自然界生物进化及其演变的理论。达尔文学说的创始人是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最早提出生物进化理论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拉马克早年研究植物分类与无脊椎动物,曾相信过物种不变论。后来通过分类学的研究和对化石的考察,在1809年出版了 《动物哲学》,阐述了进化论的思想。在 《动物哲学》中,他根据当时的科学知识,论述了物种的性质和可变性、生命的向上发展以及环境和习性变异等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半个世纪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 《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达尔文学说,使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更加系统、完备,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成就。
1831年,刚从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年仅22岁的达尔文,经亨斯罗教授推荐,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航行,他的任务是调查全球的自然资源。这次环球航行对达尔文的科学事业产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1831年,贝格尔号巡洋舰从英国的普茨茅斯起航,经过滕湿立夫岛,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然后横渡太平洋、印度洋。
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国,考察历时五年之久。达尔文每到一地,就独自上岸采集标本、细心考察,并向当地居民请教。在这次考察以前,达尔文同与他同时代的多数人一样,是一个正统的宗教信仰者,从未对物种起源或变异问题产生过什么怀疑。经过考察,他发现自然界许多的事实都与 “神创造”相违背。同时,在旅途中阅读的赖尔 《地质学原理》中的地质进化观点,给达尔文以深刻的启发。1832年,达尔文在马尔多纳多看到一种叫 “土库士科”的老鼠,由于生活在地下,很多是瞎子,眼睛的退化,对它们并没有什么不便,因为它们不需要视觉。这使他开始相信拉马克学说。1835年9月,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巴哥斯群岛考察,看到了大量物种变异的事实。这段时间是他进化论思想形成的最主要的时期。这个群岛各岛的生物种类大致相同,与临近大陆的物种也非常相似,但仔细考察却发现在它们之间又都存在明显的差别。达尔文在岛上看到了26种鸟。这里原来没有鸟,最初从美洲迁居来一种雀,其余25种鸟是它的变种。这25种鸟又因生活在不同的岛而异,可以按鸟喙大小排列成一个渐进顺序,鸟喙的形状又与它们在各岛找到的食物有关。达尔文认为这些事实,只能根据物种是逐渐变异的这一假设才能得到解释,形成了后来写作 《物种起源》的第一个观点: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从而开始了进化论的思想革命。
回国后,达尔文整理了 《贝格尔号航行记》,写出了 《贝格尔号航行中的动物学》(与欧文合著)、《贝格尔号航行中的地质学》(与赖尔合著)。此时达尔文一方面对大量材料进行严肃的思考,一方面又开始为解释这些材料去搜寻更多的材料。他在伦敦郊区建立了一个动植物试验园地,集中精力研究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因和物种的起源问题。他广泛地向育种家、园艺家访问,考察了小麦、玉米、胡萝卜等栽培植物的培养经过。不久,他终于从人类长期的农牧业生产实践中得出了 《物种起源》的第二个观点: 人工选择会创造新物种。
可是,自然界中的新物种是怎样形成的呢?达尔文观察到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一些物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环境条件的物种就逐渐灭绝。他在圣海伦娜岛上就看到,外来的植物生长排斥本地固有的物种而占着优势。达尔文觉察到在环境压力下产生的生存斗争意义。同时,马尔萨斯的 《人口论》给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以巨大启发。马尔萨斯认为自然界中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是对动物和植物高度繁殖率的巨大限制。有许多动植物种子浪费,许多生命中途死亡,都是在这个限制下缩减。人类也不例外,人口的高度繁殖率也要受到战争、疾病、灾荒等因素的限制。这使达尔文联想到在自然界,动植物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那些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会被保存和发展,而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会被淘汰,其结果就会引起新物种的形成。从而形成了 《物种起源》的第三个观点: 自然选择包括三个始终综合发生作用的因素——变异性、遗传和繁殖过剩引起的生存斗争。
达尔文在上述认识基础上开始写他的关于物种起源的著作。1842年他完成了35页的全书提纲,1844年将提纲扩充为230页,并在 《林奈学会会报》上作过摘要介绍。1856年赖尔建议达尔文把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两年后,他写完了 《物种起源》全书的前10章。就在这年即1858年,达尔文收到华莱士的有关物种起源的论文,题目为 《论变种无限离开原始型的倾向》,并请达尔文转交给林奈学会。论文的观点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基本相同。达尔文看完这篇文章后,发现讨论的问题与自己思考近20年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真是心如死灰,简直想把自己的书稿烧掉,但转念一想,20年的研究见解付之一炬难免让人心寒。不得已求助胡克与赖尔。这两位朋友慎重考虑后,决定让达尔文也将他的意见写出,与华莱士的论文一起交给林奈学会。同年8月,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手稿摘要与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在 《林奈学会会报》上发表。由于这件事的促进,达尔文加紧了旧稿的整理工作,1859年11月终于出版了他孕育了20年之久的 《物种起源》,全名为 《论通过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达尔文学说从此诞生。《物种起源》初版印了1250册,当天就销售一空。达尔文学说轰动了世界,在社会上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些保守的生物学家指责达尔文耽于不能证明的假说,达尔文的地质学老师塞治威克认为他是企图 “用一串气泡做成坚固的绳子”。1860年牛津主教威尔伯福斯纠集了一伙人在牛津英国科学促进联合会上攻击达尔文学说是猴子理论。主教挑衅地问进化论的支持者赫胥黎说: 是通过父亲还是母亲接受了猴子的血统?赫胥黎坚定地回答: 他不会因为由于是古猿的后裔而羞耻,但假如有一个能利用自己独厚的天赋和雄辩来为谎言服务的祖先的话,他将感到十分害臊。经赫胥黎、霍克等无可辩驳的论证,进化论在英国逐渐得到承认。
1863年赫胥黎出版了 《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一书,来进一步论证进化论。在德国,进化论的最热烈的支持者是动物学家海克尔,他于1867年出版了 《自然创造史》。《物种起源》刚刚出版,恩格斯就读到了它,1859年12月在给马克思的信中称赞道: “达尔文的著作,写得简直好极了。”马克思在回信中说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19世纪70年代进化论开始在中国传播。1871年在华蘅芳与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合作翻译的 《地学浅说》中提出了拉马克与达尔文的学说。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出版了依据赫胥黎1894年出版的 《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它论文》编辑的《大演论》,介绍了 “物竞天择”的理论,激发人们变革图强,挽救民族危亡,为资产阶级改良维新创造理论条件。
在20世纪初,马君武开始着手翻译 《物种起源》 中的 “生存竞争” 和 “自然选择”两章,并以 《达尔文物竞篇》和 《达尔文天择篇》分别单行出版。五四运动后,达尔文学说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物种起源》和 《人类原始和性的选择》两书的完整的中译本,由马君武翻译出版。《物种起源》译为 《达尔文物种起源》,从1920年初版至1936年的16年间重印了12次。进化论传人中国,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果不能,是反复进化理也”。可见进化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在达尔文学说影响下,1929年,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 “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为达尔文人类起源学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推动了世界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达尔文学说的创立,揭示了现今存在的一切生物物种都是历史上长期发展中经历不断变化的产物,把历史的观点引入生物学,从而使生物学面貌发生了重要变化,促进了种系发生分类学、进化形态学、进化论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生态学、历史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并对社会科学各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板块构造学说   大爆炸宇宙论 ☛
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学说

查理士·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达尔文学说也称达尔文主义,它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主要的是自然选择学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物普遍具有变异现象。在生活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生物可以在结构上、功能上、习性上发生变异。大部分变异都有遗传的倾向。在相似条件的影响下,变异的遗传就获得了稳定性。
(2)一切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力,但由于胚胎或幼年时期大量的死亡,到达成年阶段而生存下来的就极少。因此,每种生物必需为生存而斗争。这种生存斗争是由于繁殖过剩的倾向而引起的。
(3)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不利的个体则被淘汰。这种现象称谓“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4)自然选择经常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改造生物体,使生物更加适应于环境,促进了生物向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
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是比较完满的进化理论。它揭示了生物界辩证发展的规律,证实了生物的进化动力在于自然界内部,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它科学地阐明了生物体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直到人类为止的进化途径,使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促进了生物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各门分支学科得到飞速发展。为此,恩格斯称誉其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充分肯定了达尔文进化学说。

☚ 生命现象   现代达尔文主义 ☛
000018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