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辽与北宋的和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与北宋的和战liao yu beisong de hezhan辽建国在五代之际, 位于今东北地区, 后扩展其疆至长城以北以西, 今河北北及北京地区也在辽版图内。北宋建立后曾向北发展, 恰与辽国利益相冲突, 此时的辽朝也正想南下扩展,势力正盛,两国间遂发生战争。有几次较著名的战役。景德元年(1004)以后虽有战斗,但总的趋于和缓。高梁河之战是辽宋第一次交战。太平兴国四年 (979), 宋太宗为统一中国北方, 率军攻打北汉,辽派使者前来质问,宋太宗以“河东逆贼,所当问罪”作为回答(《辽史》卷9《景宗纪》),表示不怕与辽作战。待北汉政权垮台后, 宋太宗欲以胜利之师攻取幽蓟, 大军至高梁河一带与辽军相遇, 辽军因仓促迎战, 先失利, 引起幽州城内恐慌, 几乎不能守住, 但辽后援军队及时赶到, 由两翼反击宋军, 宋军溃败, 辽军直追至涿州城下, 宋太宗乘驴车逃回, 遗弃车马器仗以万计。此战之后,辽多次主动向宋挑战,夺取所需战略物资, 掠取手工业人口和土地。宋雍熙三年 (982) 北宋政府乘辽主年幼, 母后主政的时机,发兵北伐, 史称雍熙北伐, 军分三路, 以河北曹彬军为主力, 以山西潘美军、河北田重进军为两翼, 想夺取辽的南京。两翼军作战顺利,势如破竹,连夺重镇。中路曹彬则先胜, 后退守待粮草。辽圣宗率军支援保卫南京的辽军。曹彬军冒险出战, 被打败, 辽夺得甲胄军仗无数。萧太后又率军击溃山西宋军, 俘虏杨继业。雍熙北伐失败。它说明辽与宋势均力敌, 辽稍占上风,从此宋再无力北上。景德元年(1004), 萧太后率20万辽军南伐,宋朝野震惊,甚至欲迁都于金陵,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鼓舞士气,真宗始行至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射杀察看地形的辽大将萧挞,辽军士气受挫,遂与宋主动议和。宋保证每年向辽输送银10万两,绢20万匹,约为兄弟,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此次战役以和谈为结果,所订之盟称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性的盟约。但此次战役后,辽的国势渐衰,不再向宋大举进攻,两国关系转入稳定时期,虽有小战,均与大局无关。宋也不敢再议北伐。两国在河北等地边界处设榷场,辽从宋输入茶、绢、瓷、漆器、药品等物。宋则从辽输入羊马、盐、布、驼等物产。 ☚ 南面官与北面官 辽的五京与五京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