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边际消费倾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边际消费倾向biān jì xiāo fèi qīng xiàngмаржинльная склóнность(предéльная склóнность)к потреблéнию

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增加量(△C)与收入增加量(△y)的比例,即MPC =△C/△y,或MPC =dC/dy。例如,收入增加10元,其中8元用于增加消费,2元用于储蓄,则MPC=8/10=0.8。人们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增加量小于收入增加量;即O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单位收入增加量中消费量所占的比例。在消费函数中,如果△C代表消费增加量,△Y为收入增加量,则MPC=△C/△Y,边际消费倾向即为消费函数的斜率。边际消费倾向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动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的分配,根据凯恩斯的“基本心理定律”,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但小于1,由于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趋势。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表示增加或减少1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也就是消费支出增减额对收入增减额的比率。ΔC代表消费的变量,ΔYa代表收入的增加量,其计算公式为MPS=消费的变量/收入的变化量=ΔS/ΔY,其中MP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每增加1美元收入,其中几分之几用于消费支出。例如收入由50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消费由425美元增加到500美元。那么MPC= (500-425)/(600-500) =0.75,它表明在任何的收入增加量中,75%用于消费支出。一般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出现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正数,即0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比率。公式表示为:MPC=ΔC/ΔY。其中,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C和Y分别表示消费和收入。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是大于0小于1的正数,表明消费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边际消费倾向

当人们的收入每变动(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人们的消费所发生的相应的变动额。参见“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是指每一单位货币追加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通常记作MPC。如,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1美元时,他增加消费70美分,这时消费倾向为0.7。

☚ 边际生产力   机会成本 ☛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消费变量与收入变量之间的比例。如果以Δ表示某一变量的变化,那么ΔY就表示收入的变化,ΔC表示消费的变化,则MPC=ΔC/ΔY。以图形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就是各个收入水平上消费函数的斜率。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是正值,但小于1。就是说,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居民消费的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将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当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时,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当平均消费倾向上升时,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在凯恩斯的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当收入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刺激消费的干预政策;二是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政府刺激需求的政策对生产的影响就越大,即乘数作用越大。凯恩斯的这一理论曾在西方影响很大,但60年代中期以后,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

☚ 平均消费倾向   凯恩斯主义投资函数 ☛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即收入每变动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动量。以ΔY代表增加的收入,ΔC代表增加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即: MPC=ΔC/ΔY。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凯恩斯认为,消费是实际收入的函数,设C=f (Y),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MPC=dc/dy
在谈到边际消费倾向时,凯恩斯指出,“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 (1964,P. 99) “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不论就业在什么水准,都是一个常数。大概当就业量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就有减少的趋势,换句话说,真实所得增加时,社会愿意以之作消费之用之成数渐减”。(同上书,P. 104)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可以得出: (1)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但小于1 (02c/dy2<0)。
必须注意区别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后者是消费和收入之比,表示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APC=C/Y,而边际消费倾向则是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考察的是收入和消费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动态的过程来考察消费的变动和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是考察消费行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例如,人们发现,消费的波动一般比收入的波动更小,这一现象就可用短期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别得到解释。一般来讲,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比长期边际消费倾向要小,例如有人曾估计,美国1953~1983年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0.78,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则是0.91(霍尔等,1986,P. 191)。因此,在短期内,当收入下降(或上升) 时,消费的下降要小于收入下降 (或上升),而在长期内,消费的下降 (或上升) 则和收入的下降 (或上升) 基本一致。这种短期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收入的暂时变动和持久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当收入增加时,如果人们认为这种增加是暂时的,则只会将其中很小一部分用于消费,而如果认为是这种增加是持久的,以后还会继续下去,则会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消费,即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小,而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认识到这两种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别,对于制定政策十分有用,它表明,临时性的增税或减税政策是无效的。
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就是收入增量和储蓄的增量之比。以ΔS代表增加的储蓄,边际储蓄倾向,即: MPS=ΔS/ΔY。显然,收入的增量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即ΔY=ΔC+ΔS,于是有MPC + MPS = 1,因此,若MPC较大,则MPS就较小,反之亦然 (例如若MPC = 0.85,则必有MPS =0.15),这两个量“就像一对面貌相反的孪生兄弟一样相互关联” (萨缪尔森,1992,P.213)。
上述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石——三大心理规律之一。另外两个规律是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从而引起消费不足; 而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就会引起投资不足,二者的不足就是有效需求的不足,从而会造成失业。由此,凯恩斯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失业的根源之一,而且是更为重要的根源。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归根到底是消费需求不足引起的,投资需求不足只是由消费需求不足派生出来的,因此,凯恩斯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就在边际消费倾向不足这个心理规律上。
但是,凯恩斯提出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并不是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而主要只是以 “心理规律” 为依据。1946年库兹涅茨发现,从长期看,平均消费倾向接近一个常数,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这就否定了凯恩斯发现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杜森贝、莫迪利安尼、弗里德曼等人则用新的消费函数理论对库兹涅茨发现的消费函数之迷作出了解释,使人们相信,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大致不变的常数。而霍尔则更进一步提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服从随机走动的随机变量,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是一个单变量的一阶马尔可夫过程。
凯恩斯之所以十分重视边际消费倾向,就在于它可以确定国民收入 (从而就业量) 和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投资乘数的大小。
因为ΔY=ΔC+ΔI 所以ΔY=kΔI式中: k=1/ (1-MPC) 为投资乘数。
这就是说,投资乘数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投资乘数越大,从而由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就业增加也越多; 反之,边际消费倾向越小,则投资乘数越小,从而由投资乘数所引起的就业增加也越小。乘数理论虽不是凯恩斯的发明,但将乘数和边际消费倾向相联系,用边际消费倾向作为确定乘数的计算公式,则是凯恩斯的一大贡献。在凯恩斯以前,许多经济学家发现了乘数的作用,例如,卡恩 (Kahn) 就发现由投资增加引起的投资品工业中第一级就业的增加,会引起总就业量数倍的增加。但他们却不能确定这个倍数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会是这么大。自凯恩斯提出用边际消费倾向计算乘数后,这一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决定经济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当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量不会同比例增加,反之,当收入减少时,消费也不会同比例减少,由此可见,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实际上对经济的波动起了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越小,经济也就越稳定。

☚ 消费预算线   家庭生命周期 ☛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J. M. Keynes) 提出的概念,人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增减额对其收入增减额的比率,即新增一单位收入中的消费额。在连续可微情形下,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C)对收入(Y)的瞬时变化率:

在离散情形下,MPC可表述为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的几何描述是消费曲线上对应点处切线的斜率。在凯恩斯消费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即:

这表示新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增加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参〗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消费的变动量与收入变动量之间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不同,后者指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概念。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变动,消费也以同一方向发生变动,但消费变动的幅度要小于收入变动的幅度。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如果用c表示消费,用y表示收入,用△表示变动量,则边际消费倾向可写成

MPC=△c/△y

☚ 示范效应   边际储蓄倾向 ☛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平均消费倾向”的对称。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Y代表增加的收入,△C代表增加的消费,则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为:

在一般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全部增加的收入分为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储蓄两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等于1。对消费统计资料的研究证明,在短期中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在长期中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参见“平均消费倾向”。
☚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