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边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边区biānqū

指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几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等。

边区bianqu

指全国解放前,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在一些省与省之间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陕甘宁~|晋察冀~|~政府。

边区biān qū

我国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在陕甘宁、晋察冀等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1933年朱德《黄陂东陂两次战役伟大胜利的经过与教训》:“在边区行动,敌人始终不知我主力所在地。”1934年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查田工作、经济建设工作、文化教育工作、新区边区的工作,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

区域

区域

区(山~;边~;老~;富~) 营(营宇;营域) 圈(~地) 带
地区,区域:
古代区域单位:
海的区域的简称:海域
海的某一区域:海区
一国所属的海域:领海
靠近陆地的海域:近海(~作业)
沿海地区或沿海海域:海疆
积雪的区域:雪界
终年积雪区域的界线:雪线
限定的区域:限域
防守的区域:防区 防地 防次
为便于执行战略任务而划分的作战区域:战区
广大的地域、区域:
荒远的区域:荒徼
管辖的区域范围很广:跨州连郡 跨州兼郡
(地区范围:区域)

另见:地区 范围

☚ 地区   偏僻 ☛

边远的地方

边远的地方

隅 裔(远裔;遐裔)远土 遐宇 遐界 遐徼 遐区 遐域 遐壤 遐庭 遐俗 遐裔 遐阔 边鄙 霞区 郊遂
边远地区:边(边区) 方外 鬼区 龙城龙塞 鞮译
边境地区或北方寒冷荒凉及战火频仍之处:饮马窟
遥远的边境地区:远界
城郊边远的地区:郊鄙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遐夷 遐戎
四方的边远地区:四奥 四隩
八方边远的地方:八演 八殥
八方极远之地:八纮
边远冷落的地方:远寂
边远落后地区:蛮荒徼域
边远恶劣之地:远恶
极远的边塞之地:绝徼
极边远的地方:遐方绝域 遐方绝壤

☚ 远地   极远的地方 ☛

边区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一般设于几个省份之间,故称。1927年,中国共产党首先领导建立湘赣边区,其后陆续建立闽浙赣、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边区,并设置边区政府行使革命根据地的政权职能。

边区

边区Bianqu

也就是陕甘宁边区。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抗日中心根据地。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把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的大本营。不久,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展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根据国共双方的协议,于1937年9月6日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原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改为边区政府,辖陕西、甘肃、宁夏的23个县。边区的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全国人民抗日指导中心。边区军民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抗日武装斗争,多次打退日本侵略军的进犯,战胜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把陕甘宁边区建成全国的模范抗日根据地。

☚ 解放区   北斗星 ☛
边区

边区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几省之间建立的革命根据地的通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两个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八七”会议为转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开始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但是,由于城市地区反革命力量强大,不少次大城市的武装起义都先后遭受严重挫折。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选择江西、湖南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宁冈、永新等县,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里具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较好;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筹款筹粮;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两省军阀之间存在矛盾,对边界控制力量薄弱等多种有利条件,便于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一条由进攻大城市转为进军农村,依靠农民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道路。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中,依据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状况的深刻分析,对建立根据地走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以及建立根据地的条件,作了精辟论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何能在白色恐怖包围之中存在并获得发展?毛泽东指出,“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此外,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 (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59页)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创建了一些革命根据地,其中重要的有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广西的左右江、广东的东江和琼崖等。1929年六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加强了对红军和根据地的领导,根据地获得很大的发展。到1930年3月,红军已有13个军,6.2万多人。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除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敌人的进攻,保卫并扩大边区以外,还从多方面进行建设工作,主要的有:加强革命军队建设,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等,使各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的抗日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是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的。它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总后方,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全国的革命中心。边区辖有23个县,人口约150万。成立了边区人民政府。为巩固政权,边区政府进行了肃清匪患、打击汉奸、特务和反动地主豪绅的斗争。中央和边区政府开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革命青年,训练和培养了一大批坚持抗战的骨干力量。这个总后方的巩固和建设,使中共中央能够顺利指挥全国敌后战场,并指挥全党团结全国人民进行持久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广大地区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重大打击,并开辟、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除陕甘宁边区以外,在华北、华中、华南共建立了16块根据地,计有: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冀鲁豫、豫鄂边、山东、皖东北、皖东、皖中、皖南、苏北、苏中、苏南、豫皖苏、东江、琼崖等。这些边区共有1亿人口。到1940年,抗日武装力量由开始时的5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在抗日战争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在中央的领导下,各根据地都从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开展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加强了军民团结,得到人民的充分拥护,不仅在困难条件下坚持了抗日战争,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积累了多方面的建设经验,为以后夺取全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向各根据地大规模进攻,许多根据地成为对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自卫反击并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基地。

☚ 不发达地区   自然经济 ☛
000000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