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辨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辨喜1863——1902Narandranath Datta

原名挪伦特拉那特·达特,辨喜是法号,印度宗教和社会改革活动家,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和自由主义的家庭中,属刹帝利(武士)种姓,1884年毕业于印度加尔各答中央学院(presidency CoUege)。学习过西欧的哲学,后从事宗教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业的瑜伽》(Karma-Yoga)、《力的瑜伽》(Raja-yoga)、《知的瑜伽》(Jnana-Yoga)等。他认为现实世界不只是一堆苦难,人不能无视现实从摆脱世界中去寻求解脱,消极地忍受统治者的压迫和宰割。并提出人有自明性,这种自明性可以通过自省或直觉的途径获得。他认为这条道路最好的途径是印度瑜伽的“八支分法”:(一)禁制——不杀、实语、不盗、不淫、不贪;(二)劝戒——清净、知足、苦行、读诵、敬天;(三)坐法——原指坐的姿式,引申为锻炼身体之方法;(四)调息——控制呼吸;(五)制感——控制感觉;(六)执持——使心专注一处;(七)禅定——默想;(八)等持(三昧)——入定。此外他还反对各种封建压迫、清规戒律、种姓分立、歧视妇女。他在考察印度的历史后写道:“为了保卫国家、统治者个人的舒适、自己的奢侈以及长长的扈从开支的需要,并且,更重要的是填塞为赎罪所需的全能的祭司的金库,封建的君主汲涸了他的臣民的泉源,正像太阳吸干了土地的湿气一样,他的特别的掠夺对象——他的乳牛——是吠舍(商人)”又写道:“婆罗门(印度的高级种姓)在事实上逐渐采取了十分不道德和压迫的道路,他们由于自私,引入了为数众多的、非吠陀的、不道德和不合理的原则——这仅仅是为了保持他们的特权。”

辨喜1863—1902Svami Vivekananda

音译斯哇密·维韦卡南达。原名纳兰德拉那特·达德(Narandranath Datta)。印度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教的改革家。以法号行。生于加尔各答。属刹帝利神姓。早年在加尔各答研读西方哲学,接着以托钵僧身份遍游全国。1893年起去美、英等国旅行。回国后建立罗摩克里希纳教会,并创立吠檀多不二论书院,对印度教的吠檀多进行改革,被称为“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他认为世界的最高本质是“梵”,现实物质世界只是到达“梵”的一个阶梯。但又认为物质世界与“梵”不能断然分开,时间、空间和因果都有其客观实在性。主张社会改革,发扬民族文化。著作有《东方与西方》、《现在印度》、《吠檀多哲学》、《智瑜伽》、《王瑜伽》、《业瑜伽》、《理性和宗教》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