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辣椒病毒病pepper virus diseases由病毒侵害辣椒引起的全株性病害。 分布和为害 辣椒产地均有发生。中国广东1932年就有报道,但未鉴定病毒种名。60年代初开始报道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所致,是辣椒上最重要的病害。引起花叶、黄化、坏死、矮化、畸形等症状。花叶可分为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前者病叶初为明脉和轻微褪绿,继而发生淡绿与浓绿相间的驳纹,病株无明显畸形和矮化,一般不落叶; 后者叶片呈现浓淡绿色斑驳,叶面大多凹凸不平,叶片皱缩畸形,有时变成线叶,植株生长缓慢,果形变小,严重矮化。由于病毒可以复合侵染,因此症状复杂,一般生长前期症状较单一,后期则多种多样,有时几种症状同时或先后在一株上出现,可加剧病害严重程度,并可引起大量落叶、落花和落果。 病因 世界已报道有10多种病毒,大陆上主要的是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中国根据TMV的性状、寄主范围及症状,在种下可分为辣椒黄色花叶型株系及辣椒枯斑株系。上述二种病毒分布广,寄主多,占辣椒病株的比率最大,此外还有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PVY),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辣椒叶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 mottle virus,Pe VMV)。台湾的辣椒毒病更多,已知除CMV,TMV,PVX,PVY外,还有辣椒斑驳病毒(Pepper mottle virus,Pe MV),辣椒中型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attle virus,PMMV),烟草中度绿花叶病毒(tabacco mild green mosaicvirus,TMGMV)等。此外,据报道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亦可为害辣椒,但中国未见报道。 气温与病毒关系密切,温度不仅对传毒昆虫有影响,且直接影响病毒侵入寄主后显症。如将烟草花叶病毒接种到湖南21号牛角椒上,温度15℃,潜育期3~5天,20~25℃时为2~3天,35℃以上只表现少量局部症状,20天后成为隐症,无明显症状出现。栽培管理对病毒病发生有一定影响。氮肥过多过少均使病情加重; 田间中耕除草、整枝打叶、分次采收造成病健株间摩擦,增加烟草花叶病毒的接触传染机会; 种植密度过稀,如遇高温,地面干燥,影响植株根系发育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辣椒各种病毒都能在寄主植物的活体内越冬,但烟草花叶病毒,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在干燥的烟叶(含烟丝)和尚未腐烂分解的根部组织内仍有传染能力。早春含有病毒的寄主植物通过介体昆虫或接触汁液摩擦引起初侵染,以后引起再侵染,病毒种类不同,传染途径亦不同。黄瓜花叶病毒由汁液摩擦传染和由介体蚜(如桃蚜、棉蚜等)作非持久性传播; 烟草花叶病毒主要是汁液摩擦接触传染。马铃薯X病毒是汁液接触摩擦传染。其它病毒如马铃薯Y病毒、烟草蚀纹病毒、蚕豆萎蔫病毒、苜蓿花叶病毒、辣椒叶脉斑驳病毒均由蚜虫传毒。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介体昆虫是烟蓟马(Thrips tabaci)和豆蓟马(T.setosus),且为持久性传播,同时还具有汁液摩擦传染的能力。 病害控制 清除辣椒地周围的寄主杂草; 辣椒苗床及大田周围不种或少种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植物; 选择地势高、能灌能排的沙壤土种植辣椒,提高植株抗病力; 不与茄科作物连作,期限三年以上; 从无病株选留种子; 播种前用磷酸三钠消毒;种植无病苗和注意农事卫生; 及时防治蚜虫等传毒昆虫; 选种抗病品种。此外,中国近年应用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系N14和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制剂S52作为生物防治已获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