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古代诗词典故辞典︱凡例 凡例 一、 本辞典为收录古典诗词典故的中型辞典, 供文史工作者及广大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文学爱好者使用。 二、本辞典共收录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的典故1 200个、 用典形式 1 5000个左右。 三、 本辞典每个典故分为典故名称、 典源出处、 释义用法、 用典形式四个部分。 (一) 典故名称。 采用能够概括典故内容, 又较为显明的短语形式。 (二) 典源出处。 尽量采用该典故最早见于典籍的记载。 较早的记载简略的, 则再引稍后的记载加以补充;有两个以上典源出处的, 则同时引出, 以主要的、 年代较早的在前; 同一典故, 不同典籍记述有异, 也同时引出。 典源出处本文中的难字适当注音, 对古今字一般用今字加以注释, 本文中缺少的人名亦进行补充, 以上均采取括注形式。 此外, 必要时另提供有关资料。 典源出处尽量完整地引用原文, 原文较长的, 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删节。 (三) 释义用法。 对典源出处的内容做简要叙述、 解释, 注意照顾该典故的用典形式, 如交代主要人物的姓名、 字、 号, 名物的不同称呼及内容、 含义等。 由于典故沿用已久, 古典诗词中的具体用法, 随着时代、 作者、 主题的不同而有差异,故尽量概括指出其主要用法; 如一典故有多种用法,则分别列出。 两个典故内容相关的, 注意参见条目。 (四) 用典形式。 特别着重收录每一典故的不同变化形式, 从而反映典故的使用概貌。 用典形式的收录范围从典故形式后起始, 至清代为止。 四、 本辞典正文的排列方式为: (一) 典故名称, 按笔画顺序排列; (二) 每一典故下的用典形式, 按用典形式的字数多少排列, 字数少的在前, 字数多的在后; 字数相同的,再按笔画顺序排列。 五、 本辞典列有正文目录, 并附有全部条目的笔画索引、 汉语拼音索引, 以及典故中涉及的主要人物的人名索引。 六、 本辞典所用字体,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 《简化字总表》和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为准。 在引用古籍, 或在人名、 地名、 书名、 篇名等可能引起误解时, 酌用原来的繁体字或异体字。 七、 本辞典选例限于古代诗词作品, 但查检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文体作品中的典故, 同样可以使用本辞典。 |
☚ 古代诗词典故辞典︱典故主要人名索引 古代诗词典故辞典︱前言 ☛ 00010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