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辣椒疫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由辣椒疫霉引起叶、枝、茎、果实坏死的一种真菌病害。美国1918年首次报道,中国江苏1940年最早报道。
分布和为害 世界性分布,中国各地发生普遍,近年来在广东南部、云南及长江流域尤为严重。叶、茎及果实均被害。叶片上初生暗绿色病斑,继变褐色,最后整叶软腐、枯死。茎被害部位黑褐色至黑色,如被害茎尚未木质化则明显缢缩,病部上端枝叶枯死。果实受害多从蒂部开始,水浸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及整个果实,潮湿时表面产生稀疏的白霉(病菌包囊梗和孢子囊),果实内部软腐,随后逐渐失水,形成僵果,残留在枝上。幼苗期受害引起猝倒。
病因 病原物是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Leon.),属卵菌,霜霉目。寄主范围广,除辣椒外,还可侵染茄子和番茄、甜瓜等。菌丝无隔,无色,偶有呈瘤状或结节状膨大。孢子囊卵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无色,单胞,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偶有双乳突。孢子囊成熟脱落后,多带有较长的柄。卵孢子浅黄色,圆形或近圆形。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8~30℃,最高37℃,最低10℃,产生游动孢子最适温度为25℃。在油菜籽琼脂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甜椒类常不抗病,辣椒类比较抗病或耐病。连作时间长,地势低洼,过于密植,氮肥过重,均易引起发病。温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非常密切,气温在20~30℃时适合孢子囊产生,在25℃左右时最适合游动孢子的产生和侵入。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壁孢子在土中或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产生孢子囊进行初侵染,以后又引起再侵染。孢子囊通过雨水、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萌发时可直接产生芽管或游动孢子。如气温适宜,连日降雨,菜地排水不良,加之病菌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很快导致病害流行,如遇干旱或控制浇水,病害不再发展。广州地区5月至8月气温较高,又值雨季,降水量常超过200毫米以上,容易流行。一般大田发病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开始,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盛发期。南方始发期较早,北方始发期较晚。
病害控制 发病严重地区,宜选抗病品种种植;避免与茄科、葫芦科作物连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高畦栽植,使株行间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喷施甲霜灵、瑞毒霉、杀毒矾、可杀得101等杀菌剂。

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

辣椒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辣椒地上部均可受害,幼苗染病后,茎部软腐致死。成株期茎部病斑暗绿色,水浸状,干燥后呈褐色,嫩茎受到侵害则顶部凋萎死亡。病叶上初现圆形或不规则小斑,烫伤状,病斑迅速扩大干燥后呈薄纸状,苍白色至淡褐色,病组织开裂并脱落,病斑上有时生有白霉。病果暗绿色,水浸状,有白霉,数天内可使全果受害,并迅速干燥皱缩。种子带菌,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破裂后释放出游动孢子并萌发芽管而侵入寄主,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宜栽培抗病品种、在健株上留种、苗床土壤消毒、实施轮作、生长期可喷药保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