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恶车
一名崇德车。皇帝大驾出行时的象征性驱恶辟邪车。始于秦。古人以为桃弓棘矢可以辟恶,而载于车上,故名辟恶车。崔豹 《古今注》 云:“秦制也。桃弓苇矢,所以禳祓不祥。”太卜令一人,在车上手执弓箭,身着平巾帻绯袖裆大口袴。唐因之,驾四马。大驾出行,跟随在鸾旗车后。宋太祖乾德元年 (963),改为赤色,车周围和白鹭车一样施以雕花木板,但四角增刻辟恶兽,车中树一黄旗,旗上亦绣此兽。太卜署令一人,在车上执旗。驾四马,驾士十八人。宋政和年间,开始用黄罗绣崇德旗代替一般的黄旗,并施以彩画刻木獬豸四兽于车上。宋宣和元年 (1119),礼制局正式称此车为“崇德车”,并根据《史记》 和《左传》 的记载,从复古的观点出发,以巫人代替太卜令,以弓矢代替辟恶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