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读音zh·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直列切,入,薛韵。 ❶车辙;车轮轧压出的痕迹。 ❷规定的行车路线。 ❸办法;主意。 ❹杂曲、戏曲所押的韵。 上一条: 㸙 下一条: 轍
辙读音ch·e(ˋ),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直列切,入,薛韵。 ❶车轮辗过的痕迹。 上一条: 澈 下一条: 轍 辙zhé泛指办法,主意:你来得正好,我正没~呢!∣你孙猴子七十二变都没招儿,我猪八戒三十六计可有啥~呀。(王双全《假日》) 辙辄zhé门径;办法。例:这办法好,一下撂到~里了! ❍ 这事找不着门径,没~了! 《汉语大字典》:“辙,门径,办法。” 辙zhé本指车辙。 ❶转指一定的秩序。〔例〕过了些日子,生活又合了辙,他把这件事渐渐忘掉,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文三68)∣可是人就是别入了辙,入到哪条辙上便一辈子拔不出腿来。当了几年的差事——虽然是这样的差事——我事事入了辙,这里有朋友,有说有笑,有经验,它不教我起劲,可是我也仿佛不大能下狠心的离开它。(八187) ❷常转指主意、办法等。〔例〕有一天,下着小雪,我在街上走来走去, 一点辙也没有。 (文七264)∣快想辙吧,要不咱们可就散摊啦!(楼35)∣大半锅排骨汤, 上边定了厚厚的一层油,怎么处理?想了半天辙,最后倒进了卫生间的马桶里。(聊164) 辙轍{}五7228①名一定的秩序;常规。北京官话。北京〖 〗。说话合~‖那完全是老~‖你这干得不在~。《老舍文集》第三卷:「过了些日子,生活又合了~,他把这件事渐渐忘掉,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②名主意;办法。⑴东北官话。东北〖 〗。没~了‖这还有~吗?王双全《假日》:「你孙猴子七十二变都没招儿,我猪八戒三十六计可有啥~呀。」⑵北京官话。北京〖 〗。想个~‖有~没~。老舍《龙须沟》:「晌午的饭还没~呢!」《钟鼓楼》:「快想~吧,要不咱们可就散摊啦!」⑶冀鲁官话。天津〖 〗。这事儿,谁来也没~。冯骥才《阴阳八卦》六:「老爷不急,下边人更急,急也没~。」山东。芦干《郑八怪联亲》:「看来,你是没~了,还得我出马。」⑷中原官话。河南。陕西西安。吉虹、翟博《铁窗里的百思》:「父亲没~了,只好来个断绝父女关系。」   辙〈流〉北京等地指办法。 辙轍zhé❶车轮在地面上碾出的痕迹 △ 车~|如出一~。 ❷办法 △ 有~|没~。 ❸戏曲、曲艺等唱词所押的韵 △ 合~押韵。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辙❶车轮辗过后留下的痕迹:覆~︱车~︱~乱旗靡(mi)︱涸(he)~之鲋(fu)︱南辕北~︱如出一~︱重蹈覆~。 ❷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改~︱离~︱改弦易~。 ❸歌词、戏曲、杂曲所押的韵:~口︱合~押韵。 辙zhé❶ 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车辙│重蹈覆辙│如出一辙。 ❷ 指行车的路线、方向:顺辙│南辕北辙。 ❸ 杂曲、戏曲或歌词的韵脚:合辙押韵│戏曲十三辙。 ❹ 办法,主意:没辙│想辙。 辙民间戏曲对 “韵” 的通俗称呼。 明清时期有所谓 “十三辙”, 也就是十三韵。 参见 “十三辙”。 辙zhé❶办法,主意。如:急得满头大汗也没想出~来。 ❷计谋(多指损害别人的)。如: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别入了他的~。 ❸常规,常情。如:你这干的不在~。/说话合~。 辙zhe辙口 车辙 覆辙 改辙 故辙 合辙 离辙 跑(pao)辙 找辙 十三辙 合辙押韵 重蹈覆辙 改弦易辙 南辕北辙 如出一辙 辙zhé原指车轮压出的痕迹。 ❶比喻固定的格式: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到新奇别致。(一·6) ❷比喻经历: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十五·304) 辙zhé〖名词〗 一、车轮碾过的痕迹(4)。《曹刿论战》:下视其辙。——下车仔细察看齐军战车的轮迹。《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我看到他们车辙混乱。《进学解》:辙环天下。——车辙遍天下。 二、指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栾城集》(5)。《上枢密韩太尉书》:辙生好为文。——我苏辙生平喜欢做文章。《上枢密韩太尉书》:而辙也未之见焉。——可是我苏辙还没有见到您。《上枢密韩太尉书》:辙年少。——我年纪轻。 三、指“辙”这个字(1)。《讳辩》: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没有听说为了避讳,改车辙的“辙”为某个字。 辙zhé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曹刿论战》:“下视其~,登轼而望之。”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代指车子。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会使~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辙*轍zhéD5DE ❶车轮走过后压出的痕迹:车~/重蹈覆~/如出一~/前面有车,后面有~。 ❷歌词、戏曲、曲艺等所押的韵:合~押韵/十三~。 ❸〈方〉办法,门路,路数:事情弄到这一步,我也没~了/别着急,大家帮你想个~/这事你到底有~没~? 规范 规范辙 范轨 镕范 体范 程品 规格 规则 规容 法则,规范:轨躅 风标规范:风法 供人遵循的规范:清规 行事应遵守的规范和道理:谊方 传留下来的规范:余法 行为的规范:镇圭 自身行为的规范:身范 以后行为的规范:后范 远行的规范:驰范 社会上公认的道德规范:风化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恕 旧时指妇女所遵守的道德规范:阃范 闺范 封建统治者倡导的四种道德规范:礼义廉耻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三从四德 高尚的行为规范:高轨 崇高的规范:崇轨 崇高的规范、准则:高矩 (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规范)
另见:标准 准则 遵循 依照 ☚ 各种标准 礼仪 ☛
道路1 道路1路(路子;路径;路陌;路轨;路道;路数;路途;路蹊;路轨;路头;街路;躅路;衢路;行~;土~;石~;马~;择~) 道(道里;道儿;道径;道途;道术;道程;蹊道;行~;老~;古~;故~;泥~;车~;旱~) 途(途径;途陌;川途;中~;津~;轨~;沿~;半~) 轨(轨路) 旅 辙 场塗 涂(涂径;涂路;川涂) 术(术阡;术径;术衢;径术;衢术) 川 行(行道;行路;行途;千里之~) 堩(止柩于~)迒 阡 经纬 堠程 衢逵 逵陌 途路,道路:途陌 路程,道路:途程 途轨 途路 前去的道路:往路 来的路:来路 来时走过的路:原路 返回的路途:归途 归塗 还途 返路 整条路:满路 倾路 载路 载途(风雪~) 载道(怨声~) 经过的道路:扫道 帝王车驾所经的路:辇道 辇路 以前走过的路:老路 本来不必走而多走的路:冤枉路
另见:途径 交通 行路 行人 车子 路程 ☚ 道路1 路的各部 ☛
错误 错误错(错失) 误(乖误;鄙误;踳误) 过(过咎;过恶;过罪;过愆;过愆;过误;过错;过阙) 差(差谬) 谬(谬悮;谬失;谬错;错谬;伪谬;粃谬;舛谬) 拧(说~了) 讹(讹错;讹伪;讹舛;伪讹;舛讹) 病 非(是~;似是而~) 违 悂 辙 不对 豁边 毁玷 疚恶 失正 阙失 舛戾 舛缪 纰缪 纰越 纰僻 枉错 违失 错误和遗漏:谬漏 错误和脱漏:讹漏 错误和残缺:谬阙 错误和烂缺:谬烂 错误和漏略:讹略 搅乱,弄错:淆讹 错误之处:错处 负处 误点 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张冠李戴 李帽张戴 李戴张冠 人头脑糊涂,张冠李戴:错认颜标 误认颜标 硬挑剔出的岔子、错误:错头 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失之毫厘,谬误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毫厘千里 豪厘千里 似正确而实错误:似是而非 类是而非 类似而非 (不正确:错误)
另见:正确 差错 疏忽 犯错误 改错改正 改错1 正确 ☚ 错误 谬误 ☛
道路2 道路2辙 人生的道路:生途 命路 人世间的道路:陌路 诗歌创作之路:诗衢 进谏之路:谏路 谋生的路:生路 食路另开一条求生的道路 生财的路:财路 进路 谋取功名的路:名路 前进的路:去路 以前走过的路:老路 已经走过的老路:回头路 往回走的路:回头路 返回的路,退路:归道 可后退的路:退路 后路 逸路 遁路 冲破敌围而杀出的路:血路 漫长的路:邃路 迥路 迥陌 迥途 盲目摸索的路:瞎路 不同的道路:异道 使人迷误的路:亡羊路 (通向某种方向的非空间途径:道路)
另见:途径 前途 仕途 ☚ 道路2 好的道路 ☛
车迹 车迹迒 辕辙 涂辙 车子行驶的痕迹:辙印 辙迹 车轮辗过的痕迹:辙(车辙;轨辙) 轶(车轶) 轨(轨躅) 车渠 车通轮印 轮迹 路上的车迹:途辙 车迹错乱:辙乱(~旗靡) (车轮的痕迹:车迹) ☚ 水迹 足迹 ☛
韵律 韵律声韵 文字声韵的规律:音律 诗的韵律:诗韵 诗的韵律、气韵:调 诗的声韵:体韵 雅正的韵律:雅韵 险僻难押的诗韵:险韵 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脚 戏曲歌词的韵脚:辙 诗曲韵脚相合:合辙 天然之音自成韵律:神籁自韵 (声韵和节律:韵律)
另见:声调 韵味 规律 ☚ 韵律 格律 ☛ 辙轍zhé直列切,入薛。 ❶车轮的行迹。《左传·庄公十年》:“视其~乱,望其旗靡。” ❷行车的路线。江统《徙戎论》:“爰易~之勤,而得覆车之轨。” 辙zhé车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如:南辕北辙。 辙(轍)zhé ❶ (车轮压出的痕迹) the track of a wheel; rut: 覆 ~ the track of an overturned cart ❷ (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 route: 顺 ~ 儿 take one's route to; 戗 ~ 儿 go against the route ❸ (曲词的韵) rhyme: 合 ~ in rhyme ❹ [方] (办法; 主意) way; idea: 没 ~ can find no way out; be at the end of one's rope; 想个 ~ 吧 find a way out ◆辙叉 {铁道} frog; 辙口 rhyme (of a song, poetic drama, etc.); 辙乱旗靡 crisscross chariot tracks and drooping banners; chariots in disorder and banners drooping; be defeated and dispersed 辙zhé❶ 辙乱旗靡
❷ 车辙马迹|改辙易途|涸辙之鲋|前辙可鉴|卧辙攀辕
❸ 旗靡辙乱
❹ 扳辕卧辙|重蹈覆辙|蹈其覆辙|复蹈前辙|覆车之辙|改途易辙|改弦易辙|改辕易辙|更弦改辙|靡旗乱辙|南辕北辙|怒臂当辙|攀辕卧辙|前车后辙|如出一辙|濡沫涸辙|若出一辙|熟路轻辙|循途守辙|易辕改辙 辙*轍zhé(16画)
  【提示】车,末笔是竖; 单独位于字左时,横改提,且末笔是提。 育, 下面是⺝,起笔是竖,不是撇。月,单独位于字或部件的下面时,起笔的竖撇改成竖;月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攵,4画,不要错写成3画的夂。 *辙(轍)zhé16画 车部 (1) 车轮压出的痕迹: 车~|覆~|如出一~。 (2) 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 改~|上下~|南辕北~。 (3) 杂曲、戏曲、歌词所押的韵: 合~|十三~。 (4) 〈方〉办法;主意: 没~|想~。 辙轍zhé甲金文和小篆及古书作彻(徹)。甲骨文和西周金文象手拿鬲(lì,鼎类食器)形,撤掉,撤退义。战国先从攴(扑本字)从鬲,后又彳(走路义)。小篆隶楷鬲字讹成育字。作徹。现规范作彻(成形声字)。彻(徹)引申有通达,遵循义。后引申指车迹。如:善行无彻迹(见《老子》)|(车)彻广六尺(见《周礼》)。约六朝时造辙字。从车,徹省声。分化字。约明代前后、声母不送气,读zhé,本浊声母在仄声(上、去、入)韵母前不送气。车辙,指车轮碾出的痕迹。辙指车行的一定路线。如:顺辙儿。引申指歌词、戏曲所押的韵。如:合辙|十三辙(指北京音、京剧音等)。现方言中又指办法。如:没辙了。 辙轍★繁◎常★常
zhé轍,形声,从車,徹(chè)省声,本义为车轮碾压过的痕迹,引申为行车路线(有的是规定的)、戏曲或曲艺唱词所押的韵、方法或主意(用于方言)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