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辔 辔pèi缰绳。《邶风·简兮》二章:“有力如虎,执辔如组。”朱熹《集传》:“辔,今之缰也;组,织丝为之,言其柔也。御能使马,则辔柔如组矣。” 《郑风·大叔于田》一章: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朱熹《集传》: “车衡外两马曰骖。如舞,谓谐和中节。皆言御之善也。”《齐风·载驱》二章:“四骊济济,垂辔沵沵。”毛《传》:“四骊,言物色盛也。济济,美貌。垂辔,辔之垂者。沵沵,众也。” ☚ 裘 肆 ☛ 辔读音p·ei(ˋ),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兵媚切,去,至韵。 上一条: 帔 下一条: 轡 辔pei❶缰绳。《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徐行。”(按:摁住。徐:慢慢地。) 辔轡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头︱鞍~︱执~。 辔pèi控制牲口用的缰绳和嚼子:辔头│鞍辔。 辔辔(5次) 驭马之缰绳、辔头。总余~乎扶桑《离》 撰余~兮高驼翔《歌·东》 无~銜而自载《章·日》 撰余~而正策兮《远》 擥騑~而下节兮《辩·三》 辔pèi马缰绳。《离骚》:“总余辔乎扶桑。” 辔pèi马韁绳:只见宝玉的奶兄李贵…,笼着一匹雕鞍彩~的白马,早已伺候多时了。(五二·1218)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鞁具 > 轡 轡 pèi 亦稱“缰”,亦作“韁”。馭馬之索,由革帶或絲繩等製成。一馬兩轡,其前端繫於馬口兩側銜環上,後端由御者掌握。御者牽轡索而勒馬口,以控制馬的行止。此稱始見於周代,其物至遲商代已發生。駟馬車共有八轡,因驂馬的内轡常繫於軾前之𧥎,故御者一般只掌六轡。秦漢以後多稱缰。《詩·秦風·駟驖》:“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孔穎達疏:“每馬有二轡,四馬當八轡矣。諸文皆言六轡者,以驂馬内轡納之於觖,故在乎者唯六轡耳。《聘禮》云:‘賓覿緫乘馬。’注云:‘緫八轡牽之贊者。’謂步牽馬,故八轡皆在乎也。”又《邶風·簡兮》:“有力如虎,執轡如組。”朱熹集傳:“轡,今之韁也。”《釋名·釋車》:“轡,咈也,牽引咈戾以制馬也。”又:“韁,疆也,繫之使不得出疆限也。”漢·班固《白虎通·誅伐》:“人銜枚,馬勒缰,畫伏夜行爲襲也。”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擬謝混《遊覽》)》:“薄言遵郊衢,揔轡出臺省。”宋·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栁細,草薰風暖握征轡。” 轡 辔pèi〖名词〗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缰绳。《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从骑者皆窃骂侯生。”又:“公子执~愈恭。” 辔*轡peiE0CE 驾驭1 驾驭1驾(驾坐;驾服;驾驱;驾车) 乘 驷 驱(~车前进) 赶(~车;~驴) 服(服舆;服车;服驭;服箱;服驯;服辂) 辔(秉辔) 骖(骖驾) 擢假 羁勒 负衔 负衡 负轭 附舆 执组 ☚ 驾马 划船 ☛ 笼头 笼头鞚 络(络头;络脑) 羁(羁络;马羁) 革 辔首 马笼头 马络头 ☚ 鞍子 皮带 ☛ 马 马马(马子;~群;~队;洋~;老~;种~;名~) 驷 骖 鞚 鞯 辔 騑 毛胎 乌龙 谋元 玉珂玉勒 騋牝 云鞍 乞银 火兽 骊驹 雾鬛 款段 另见:饲养 放牧 马跑 马行 驱赶 奔跑 奔驰 驾马 乘坐 战斗 马叫 马具 马饰 马鞭 马车 ☚ 马 各种马 ☛ 法令 法令令(功令;格令;仪令;科令;律令) 宪(宪令;宪命;法宪) 律(律令;科律) 辔(衔辔) 网络时纲 典书 玉条 科教 科法 金科 另见:制订 命令 遵守 执行 禁止 触犯 违犯 处罚 ☚ 法令 各种法令 ☛ 缰绳 缰绳缰(脱~;信马由~) 僵 韁(韁子) 靾 鞗 鞥 靶(韁靶) 绁絷 辔 (马~) 緤(执~) 絼纼(纼子) 扯手 扯首 扯络 扯掳 ☚ 马具 鞍子 ☛ 辔(轡)pèi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reins and bridle: 鞍 ~ saddle and bridle 辔pèi
△辔(轡)pèi13画 口部 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头|鞍~|按~徐行。 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