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附件炎。有慢性与急性之分。输卵管炎为盆腔生殖器官炎症中最多见者。卵巢邻近输卵管,故两者较易同时受累。感染条件同盆腔炎。在慢性期常形成输卵管、卵巢积水。因在急性期用抗生素有效,故本病发生率现已明显下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盆腔炎相似。
输卵管卵巢炎
输卵管和卵巢合并发生炎症称输卵管卵巢炎,又称附件炎。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的妇女,青春期前后及更年期妇女很少见。卵巢炎多继发于输卵管炎,单独存在的极少,致病菌见“盆腔炎”。当感染从生殖道粘膜上行波及输卵管内膜使其发生水肿,并有渗液排出即成为急性输卵管内膜炎,继而波及输卵管各层组织,最后达浆膜层引起输卵管周围炎。输卵管周围的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或经淋巴道扩散而侵犯卵巢。如炎症仅侵犯卵巢表面,则周围的渗出物、纤维素可形成粘连覆盖在卵巢的周围。如炎症侵入卵巢实质可形成多发性脓肿,一旦相互融合即形成卵巢脓肿。卵巢脓肿常与输卵管积脓相通而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参见“盆腔脓肿”)。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多为双侧性,单侧性患者继发于阑尾炎或憩室炎。
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常在感染两周后发病。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可达39~40℃,脉搏110~120次/分,恶寒甚至寒战,腹胀、下腹剧痛、排便及排尿时加重。大便含粘液、并可有尿频、尿痛、尿急等。如在经期时发病,月经量可增多或经期延长。检查时常发现腹胀、下腹压痛明显、腹肌强直、拒按。妇科检查阴道有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宫颈红肿。有举痛,因患者拒按子宫不易扪清,一般较固定,正常大或稍大,压痛显著,两侧附件增厚有压痛;如已形成脓肿可扪及肿块,呈囊性或有波动感。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可转成慢性输卵管卵巢炎,产生下列病变
❶输卵管卵巢囊肿形成。急性期形成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日久以后脓液吸收,液化而形成囊肿。也有因卵巢周围炎阻碍卵泡破裂形成卵巢囊肿,或卵泡破裂时细菌侵入形成炎性积液,以后与输卵管积水贯通而形成囊肿,大小不等,一般在15cm直径以下,偶可达30cm,囊壁薄、外表光滑、表面可有或无粘连。
❷急性期形成的脓肿长期不消,如由于患者过度劳累,在性生活、月经期前后或经妇科检查后可促使反复发作。以致输卵管壁高度纤维化,增厚,周围粘连增加,脓液可日益粘稠,形成肉芽组织,甚至发生钙化或形成结石。
❸附件炎块。由于慢性炎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可形成包块,一般较小、质实,如与周围脏器如直肠、膀胱、网膜等相粘连则形成较大包块。
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隐痛或不适、腰背及骶部酸痛、发胀、下坠、如与周围脏器有粘连,则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大便痛或里急后重等。由于盆腔充血及卵巢功能障碍可导致月经失调,表现为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痛经等。如输卵管因炎症而阻塞则可致不孕,多为继发性。此外还有白带增多,性交疼痛,乏力,精神神经症状等。腹部检查可无特殊阳性体征或两侧下腹轻度压痛,妇科检查可在双侧附件处扪及增厚或条索状输卵管或大小不等,不规则和固定的包块,可有或无压痛,脓肿壁常较厚,周围粘连多,积水壁薄,张力大。
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常有流产、分娩或妇科小手术等病史,故只要详细询问病史,根据症状及体征即可诊断。但需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破裂等相鉴别。在急性炎症以后又出现上述慢性附件炎的症状和体征,也可以确诊慢性附件炎,但此时须与陈旧性宫外 孕,盆腔内膜异位症鉴别(参见“输卵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