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较场口事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较场口事件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当局镇压民主运动的事件。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被迫在重庆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并于31日闭幕。会议通过五项协议,再次确认和平建国方针,否定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方针。2月10日,重庆各界群众万余人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大会。重庆国民党当局派特务、暴徒捣毁会场,殴伤主席团成员郭沫若、李公朴、马寅初、施复亮、章乃器等和新闻记者60余人。

较场口事件

较场口事件Jiaochangkou shijian

即较场口血案。1946年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为庆祝政协会议的成功,促使5项决议贯彻实施,2月2日,由政协陪都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定于2月10日上午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并邀请李德全为总主席,李公朴为总指挥,推选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章乃器等20余人组成大会主席团。10日晨,当参加大会的群众团体陆续进入会场时,国民党特务和暴徒进行破坏和捣乱。他们抢占主席台,打伤大会主持人和演讲人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马寅初、章乃器等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较场口血案。这一事件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政协决议、坚持独裁内战、践踏人民民主权利的反动面目。

☚ 政治协商会议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

较场口事件

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20多个团体的群众在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国民党特务捣乱会场,打伤李公朴、郭沫若及新闻记者60多人。

较场口事件

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民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大会,国民党派特务捣毁会场,打伤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人。

较场口事件

国民党反动派在旧政协会议后不久制造的一场血案。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五项有利于人民不利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协议。2月10日,重庆陪都各界人民一万多群众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国民党反动派派遣大批特务,打着重庆“工务会”、 “农务会”、 “商务会”等牌子,挤入大会会场进行破坏,打伤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马寅初及群众六十余人,制造了震动中外的“较场口血案”。

较场口事件

较场口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中统特务对重庆较场口集会群众进行殴打,造成流血事件。为了落实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促使五项决议的贯彻实施,2月10日,重庆各界20多个团体1万多人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的集会。李德全为大会副主席、李公朴为总指挥,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章乃器等20余人组成主席团。国民党中统特务陈立夫,在会前召集特别会议,部署破坏大会的具体行动。在大会临近开始,他们也组成一个所谓主席团,抢占主席台,悍然宣布开会,对上前阻拦的李公朴、施复亮等人进行毒打,打伤大会主席团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60多人。事件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各界爱国民主人上纷纷发表评论,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揭露事件的真相。

☚ 耕者有其田   艳电 ☛
000018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