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又称继发性肝癌,是指身体其它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并继发于肝脏的癌肿,约有35~50%来自腹部。在欧美转移性肝癌比原发性肝癌高发9~20倍,在亚洲和非洲则以原发性肝癌为多见。人体各部位癌瘤转移至肝脏的途径有四种。
❶经门静脉转移:为主要转移途径,消化道及盆腔恶性肿瘤多经此道入肝;
❷经肝动脉转移: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经此入肝;
❸经淋巴路转移:胆囊癌可沿胆囊窝淋巴管扩展至肝内,也可经肝门淋巴结循淋巴管逆行转移到肝脏;
❹直接蔓延: 如胃癌、胆囊癌等可直接蔓延侵犯肝脏。
转移性肝癌大小、数目极不一致,少者只有1~2个孤立小结节,多者可布满全肝。癌结节外观多呈灰白色,质地较硬,与周围肝组织有明显分界。结节中央常因坏死而凹陷,其病理组织结构与原发病相似,如来自胃腺癌,可显示腺状结构; 来自眼部黑色素瘤,癌结节则呈煤黑色。有的原发癌灶很小,而肝脏的转移癌却生长很快,且可侵及整个肝脏。肝脏转移性癌很少合并肝硬化。
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肝癌很相似,但比原发性肝癌发展慢,症状也较轻。如转移性肝癌与原发器官癌同时存在,则表现为原发癌症状,而肝脏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只能在体检或剖腹探查时发现肝转移。如原发癌切除后又出现肝转移,则病人多主诉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病人可出现乏力、胃纳差、体重减轻或发热等。体检时在上腹可扪到肿大的肝脏及质地坚硬有触痛的癌结节,晚期病人可出现贫血、黄疸和腹水等。在发现肝区癌瘤同时,如发现其他脏器有原发癌存在,诊断多可确立。临床诊断有困难时,可在B型超声引导下作肝穿刺活检。转移性肝癌血清AFP测定常为阴性。
除治疗肝脏本身病变外,还应对原发病灶进行治疗。仅有单个或局限于肝脏一叶的癌结节,原发癌灶已根除,且其他部位又无转移者,可作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如在切除腹部癌瘤时,发现肝有转移癌,而病人情况许可,可在切除原发癌灶的同时切除肝转移癌。对不能切除的转移癌,可作肝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或肝动脉结扎术。也有人对全身情况较好、病变较局限者作姑息性放疗加中药扶正治疗,对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可能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