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员宋军职迁补制度。将校每三年一次,依次升迁,称为“转员”。范围限于将校,即自都的副兵马使、副都头,至厢的厢都指挥使;也包括军头、十将升迁为副兵马使、副都头,即由节级升为将校。转员时,除阅试武技外,还要检查视力。而老弱病残及犯有过失者,不在迁补之列。转员若遇超编,则不升迁军职,而补外州总管、钤辖和州都监。 转员 转员宋代禁卫军官,在国家重大庆典时以次升迁称转员。《宋史·兵志十》: “迁补之制,自殿前、侍卫马步军校,每遇大礼后,各以次迁,谓之 ‘转员’。转员至军都指挥使,又迁则遥领刺史,又迁为厢都指挥使,遥领团练使。员溢,即从上罢军职,为正团练使、刺史之本任,或有他州总管、钤辖。” ☚ 注官避籍 状元 ☛ 转员宋代军职迁补制度。将校每3年一次,依次升迁,称为“转员”,范围限于将校。老弱病残及犯有过失者,不在迁补之列。转员若遇超编,则不升迁军职,而补外州总管、钤辖和州都监。 转员宋代武官循资升转称为转员。其法是每三年依次升转一次,升转范围包括自都一级的副兵马使、副都头至厢一级的厢都指挥使的所有将校;也包括由节级升为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