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蹊田夺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蹊田夺牛 蹊田夺牛xītiánduóniú━━┃━ 罪轻罚重,从中牟利。典出《左传·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亦省作“蹊牛”。柳亚子《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巢南诗即题其后》诗:“何时逐鹿驱元顺?此日蹊牛怨楚庄。” ☚ 魏阙 皇帝 ☛ 蹊田夺牛比喻因人小过而向其攫取大利。《明史·郑洛书传》: “[费] 宏不去,则有持禄保位之诮,璁(张璁)、萼(桂萼)不去,亦冒蹊田夺牛之嫌。” 蹊田夺牛因牛踩踏了田地而将牛强夺。《左传 ·宣公十一年》: “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 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后用以比乘人有过而罚过其当并从中谋利。宋叶梦得 《石林燕语》十:“欧阳文忠时为翰林学士,因疏包孝肃攻二人,以为不可而已取之,不无蹊田夺牛之意。” 蹊田夺牛蹊:践踏。因为牛踩坏庄稼,就把人家的牛强夺过来。比喻轻罪重罚,做得过分。春秋时,陈国夏徵舒发动叛乱,杀死了国君陈灵公。楚庄王出兵征讨陈国,杀掉夏徵舒,准备进一步吞并陈国,把它作为楚国的一个县。大夫申叔时反对说:“杀死夏徵舒不算错,但要灭掉陈国恐怕就太过分了吧!这就好比蹊田夺牛,处罚未免太重!”楚庄王打消了吞并的意图。(见《左传·宣公十一年》) 蹊田夺牛xī tián duó niúlead one’s ox throughanother man’s field and the ox is taken from him-the punishment is too severe for a petty crime 蹊田夺牛成语。谓乘人有罪,罚过其当,从中谋利 《左传》宣公十一年载:楚庄王藉口夏徵舒弑其君而伐陈,灭陈为县,申叔时谏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楚庄王“乃复封陈”。后人约其语为“蹊田夺牛”,宋叶梦得《石林燕语》:“欧阳文忠时为翰林学士,因疏包孝肃攻二人,以为不可而己取之,不无蹊田夺牛之意。” 蹊田夺牛春秋的时候,陈国的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都跟夏姬私通。 蹊田夺牛xītián-duóniú《左传·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蹊:践踏。牵牛的让牛踩了别人的田地,因此,牛被田地主人夺走。后以“蹊田夺牛”比喻惩罚或报复过重,超出了情理或法律上的合理性。 蹊田夺牛xī tián duó niú因为牛踩了田,就把牛夺走。指惩罚过重,不合情理。蹊: 践踏。 蹊田夺牛xītián-duóniú〔其他〕 蹊,践踏。牵牛的因牛踩了田地,故被人把牛夺走。惩罚过重,超出法律的合理性。《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清·谈迁《北游录·纪闻上·王厈》:“必欲实诸宗虐刑毙命之口,陷小臣以~之罚。” 蹊田夺牛xī tián duó niú《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蹊:践踏。即因牛践踏了田地,就把他的牛夺走。比喻罪轻罚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