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踝部骨折与脱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踝部骨折与脱位

踝部骨折与脱位

踝部,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踝关节,因踝关节负重较大,当跌仆、扭伤、暴力打击或高处坠堕时,均容易引起踝部骨折与脱位。以青壮年发生为多。《普济方·折伤门》称之为“脚腕蹉跌出臼”。《证治准绳·疡医》又称为“脚骨伤”、“脚盘出臼”。胫骨下端为内踝,腓骨下端为外踝,胫骨下端的后缘形如唇状者为后踝。踝穴由胫骨远端关节面、内踝、外踝和后踝组成。外踝比内踝略偏后,距骨体密纳于踝穴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踝骨者,䯒骨之下, 足跗之上, 两旁突出之高骨也。在内者名内踝,俗名合骨。在外者为外踝,俗名核骨。”因踝关节负重较大,所以骨折的机会较多。以青壮年为常见。
从高处坠堕、跌仆、扭伤、暴力打击等,均容易引起踝部骨折与脱位。《世医得效方》已将踝关节损伤分为内翻与外翻两大类型。踝部骨折与脱位原因复杂,类型很多。踝关节呈内翻姿势损伤者为内翻损伤,呈外翻姿势损伤者为外翻损伤,亦即《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 “或驰马坠伤,或行走错误,则后跟骨向前,脚尖向后。”而引起。根据受伤的机理,可分为外翻、内翻、外旋、纵向压缩、侧方挤压、跖屈和背伸等多种骨折,前面四型骨折较常见,其中又以内翻骨折最多见,外翻骨折次之。前三型又按其损伤程度分为三度,即单踝骨折为一度; 双踝骨折、距骨轻度脱位为二度; 三踝骨折、距骨脱位为三度。
(1) 外旋骨折,发生在小腿不动,足部强力外旋,或足部不动,小腿强力内旋时,距骨体的前外侧挤压外踝的前内侧,迫其向外向后移位,一般下胫腓联合韧带的坚强性超过两踝的骨质,因此便发生了下列变化: 如距骨的外旋力量加大,使腓骨下端发生斜面或螺旋型骨折,而成第一度损伤; 若暴力继续进行,则内侧韧带(三角韧带)断裂或内踝被撕脱,发生双踝骨折,成第二度损伤;如暴力再继续加大,因内侧韧带的牵制消失,距骨及外踝向后外侧及向外旋转移位,外力严重时,可将胫骨关节面后缘碰折一块,造成三踝骨折和距骨后脱位,而成第三度损伤。
(2) 外翻骨折,是由足强力外翻所致。如从高处跌下时,足内侧着地,或小腿外侧下方受暴力直接冲击。若暴力先作用于内侧韧带(三角韧带),因为此韧带甚坚强,不易被撕断,遂将内踝撕脱,造成第一度损伤; 如暴力继续作用,距骨体将外踝内面向上方推挤,使腓骨在下胫腓联合的上方或下方发生横断或斜形骨折,形成双踝骨折,致第二度损伤; 若暴力继续作用,偶尔可能发生胫骨下关节面后缘骨折,造成三踝骨折和距骨脱位,成第三度损伤。
(3) 内翻骨折,发生在足部强力内翻。如由高处跌下时,足外缘首先着地,或小腿内下方受暴力直接打击,或步行在不平道路上,足底内侧踏在凸处,使足突然内翻,外侧韧带部分断裂是最常见的踝部内翻扭伤,有时踝尖部小块骨质被撕脱,直至整个外踝被横形拉断,造成第一度损伤。此种骨折较少见,因外侧韧带不够坚强之故。若暴力加大,内踝和外踝同时发生骨折,成第二度损伤。若暴力再大,偶尔可见胫骨下关节面后缘骨折和距骨脱位,此为三踝骨折与脱位,致第三度损伤。
(4) 纵向压缩骨折,发生在从高处坠下足底着地,踝关节呈中立位,胫骨下端可发生粉碎骨折,或Y型、T型骨折。当髁关节背伸时,则胫骨下端前缘骨折并有距骨向前脱位。当髁关节跖屈时,可发生后髁骨折及距骨向后脱位。
骨折后的临床症状较明显,局部肿胀严重,多有瘀血斑,剧痛和压痛。可因不同性质的骨折而发生不同的畸形,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有明显的骨擦音,不论何种骨折,在推、击足跟时,踝部伤处疼痛必显著加剧。在检查时应注意,因为外踝骨折有时位置较高,医者可用手握患肢小腿中部,稍用力挤压,骨折部即可发生疼痛。踝关节X线正侧位照片可显示骨折脱位程度和损伤类型。
踝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无移位骨折仅将踝关节固定在90°中立位3~4周即可,有移位骨折,要求准确的复位、有效的固定和早期合理的练功活动。元代危亦林已提出牵引反向复位法。他在《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 中介绍:“须用一人拽去,自用手摸其骨节,或骨突出在内,用手正从骨头拽归外; 或骨突向外,须用力拽归内。”《伤科汇纂》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整拽并施复位法:“令患者坐定,以突出之足垂下,另倩一人,将膝胫抱住。如患者在左足,骨向内侧突出者,医人用两手将患足搿起,上面两大拇指按在骨陷处,下面八指托在突骨处,以两手掌揿在患足跟跗之上,两手托起,两掌揿落,略带拽势,并齐着力一来,无有不入窠臼矣。如骨突外侧者,令患人侧转,使骨突向下,用前法揣入。右足治同。如骨碎者,应用夹缚绑扎。”
临床上常采用如下手法: 患者平卧屈膝,一助手抱住其大腿,另一助手握其足跟和足背作顺势拔伸,然后用推挤和旋转手法,按暴力作用的相反方向进行整复。内翻骨折先内翻拔伸; 外翻骨折外翻拔伸; 无内、外翻畸形,仅两踝各向侧方移位者,则垂直拔伸。拔伸力不宜太大、太猛,以免加重内、外侧韧带的损伤。
在矫正内、外翻畸形前,首先要矫正旋转畸形。拔伸足部的助手将足内旋或外旋,并同时改变拔伸方向。外翻骨折的拔伸方向,由外翻逐渐变成内翻: 内翻骨折的拔伸方向,由内翻逐渐变成外翻。同时医者两手在踝关节上,下对抗挤压,促使复位。整复内翻骨折时,内侧手掌在踝下,外侧手掌在踝上,内侧手掌向外推内踝,外翻骨折的整复手法则相反; 对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医者用两手掌紧贴于内、外两踝,嘱助手将足稍稍旋转,医者反复扣挤两踝,直至下胫腓联合分离消失,距骨内、外侧脱位完全整复为止; 然后在夹板固定下,医者一手把住小腿下端向后推,另一手握足前部向前拉,使向后脱位的距骨回到正常位置。在推拉过程中,可将踝关节背屈到90°,这时向前张口的内踝亦随之复位。如仍有裂口,可用拇指由内踝的后下方向前上方推挤,使骨折对位满意。
三踝骨折常有移位,根据骨折发生机理,距骨可向外、向后(外翻骨折),或向内、向后(内翻骨折),或向外旋转移位(外旋骨折)。后踝骨折块不超过胫骨下关节面的1/3时,都可用手法整复。整复时,先整复固定内、外两踝,然后再整复后踝。施术时,一助手用力挤压两侧木板,医者一手握胫骨下端向后推,一手握足向前拉,慢慢背屈,使向后脱位的距骨回到正常位置。同时在背屈踝关节时,可利用紧张的后关节囊,把后踝拉下,直到与胫骨下端关节面相平。若后踝骨折超过胫骨下关节面的1/3时时,一般不易达到解剖对位。先按上述方法整复两踝,然后用“袜套悬吊牵引法”。即将患肢用长袜套套上,上达大腿根部,用宽8厘米的粘膏固定。袜套下端超过脚尖20厘米,用细绳结扎。袜套外面,根据骨折机理放好纸压垫,木板超关节固定。将膝关节置于屈曲位作悬吊牵引,利用肢体重量,使后踝逐渐复位。
整复后,先在内外两踝的上方各放一塔形垫,下方各放一梯形垫,或放置一个空心垫,防止夹板直接压在两踝骨突处。用五块夹板进行固定,其中内、外、后板上自小腿上1/3,下平足跟,前内侧及前外侧夹板较窄,其长度上起胫骨结节,下至踝关节上方。夹板必须塑形,使内翻骨折固定在外翻位,外翻骨折固定在内翻位。最后可加用踝关节活动夹板(铝制或木制),将躁关节固定于90°位置4~6周。兼有胫骨后唇骨折者,还应固定踝关节于稍背伸位; 胫骨前唇骨折者,则固定在跖屈位,并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主动背伸踝部和足趾。双踝骨折从第2周起,可在保持夹板固定的情况下加大踝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并辅以被动活动。被动活动时,医者一手握紧内、外侧夹板,另一手握前足,只作背伸和跖屈,但不作旋转或翻转活动。三周后可将外固定打开,对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尤其是肌腱经过处)进行按摩,理顺筋络,点按商丘、解溪、丘墟、昆仑、太溪等穴,并配合中药熏洗。若采用袜套悬吊牵引法,亦应多作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
药物治疗按骨折三期分治原则辨证施治。若肿胀消退缓慢,初、中期加用活血祛瘀汤,后期可用麻桂温经汤。功能受限或踝周有纤维硬结者,则需用散瘀和伤汤熏洗之,以活利关节、舒散筋结,促进功能恢复。

☚ 胫腓骨干双骨折   距骨骨折 ☛

踝部骨折与脱位

踝部骨折与脱位

踝部,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踝关节,因踝关节负重较大,当跌仆、扭伤、暴力打击或从高处坠堕时,均容易引起踝部骨折与脱位。以青壮年发生为多。根据受伤的机制,可分为外翻、内翻、外旋、纵向压缩、侧方挤压、跖屈和背伸等多种骨折,前面四型骨折较常见,其中又以内翻骨折最多见,外翻骨折次之。
骨折后的临床症状较明显,局部肿胀严重,有较多瘀血斑,剧痛和压痛。可因不同性质的骨折而发生不同的畸形,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有明显的骨擦音,不论何种骨折,在推、击足跟时,踝部伤处疼痛必显著加剧。在检查时应注意,因为外踝骨折有时位置较高,医者可用手握患肢小腿中部,稍用力挤压,骨折部即可发生疼痛。踝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无移位骨折仅将踝关节固定在90°中立位3—4星期即可,有移位骨折,要求准确的复位及有效的固定和早期合理的练功活动。
临床上常采用如下手法:患者平卧屈膝,一助手抱住其大腿,另一助手握其足跟和足背作顺势拔伸,然后用推挤和旋转手法,按暴力作用的相反方向进行整复。内翻骨折先内翻拔伸;外翻骨折外翻拔伸;无内、外翻畸形,仅两踝各向侧方移位者,则垂直拔伸。拔伸力不宜太大、太猛,以免加重内、外侧韧带的损伤。整复后,先在内外两踝的上方各放一塔形垫,下方各放一梯形垫,或放置一个空心垫,防止夹板直接压在两踝骨突处。用5块夹板进行固定,其中内、外、后板上自小腿上1/3,下平足跟,前内侧及前外侧夹板较窄,其长度上起胫骨结节,下至踝关节上方。夹板必须塑形,使内翻骨折固定在外翻位,外翻骨折固定在内翻位。最后可加用踝关节活动夹板,将踝关节固定于90°位置4—6星期。
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主动背伸踝部和足趾。双踝骨折从第2星期起,可在保持夹板固定的情况下加大踝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并辅以被动活动。被动活动时,医者一手握紧内、外侧夹板,另一手握前足,只作背伸和跖屈,但不作旋转或翻转活动。3星期后可将外固定打开,对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尤其是肌腱经过处)进行按摩。

☚ 胫腓骨干双骨折   距骨骨折 ☛
000249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