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冬葵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冬葵子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冬葵(《本经》),葵菜、冬寒菜(《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的果实。锦葵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约5种、2变种(包括栽培种)。 原植物 冬葵Malva crispa L.(Malva verticillata L.),又名皱叶锦葵(《华北经济植物志要》),蕲菜(江西)。 历史 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名曰葵。 《纲目》谓:“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日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菜。……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 正月复种者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 ”又云:“葵,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通乳,消肿滑胎也。其根叶与子,功用相同。”《别录》载:“冬葵子,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又云:以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者谓之冬葵,入药性至滑利。 春葵子亦滑,不堪药用,故是常葵耳。”《植物名实图考》亦云:“冬葵,为百菜之主,江西、湖南皆种之,湖南亦呼葵菜,亦曰冬寒菜,江西呼蕲菜。葵、蕲一声之转,志书亦多载之。”根据以上文献记述,冬葵子,应为本品。而《中国药典1985年版》所收载的冬葵果,将野葵,和《尔雅》、《植物名实图考》称菟葵者定为M.verticillata L.,实系考证上的错误,应于订正。在不同产地,也有将“菟葵”作冬葵用的。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不分枝,被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4~7cm,被疏柔毛;叶圆形,直径5~8cm,常为掌状5~7裂或角裂.裂片三角状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并极皱缩扭曲,两面被极疏糙伏毛或星状毛,脉上更为明显。花簇生或单生于叶腋,花梗极短;小苞片3,披针形,被糙伏毛;花萼浅杯状,长8~10mm,5裂,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瓣5片,白色,较萼片略长。果扁球形而小,直径约8mm,分果爿11,网状,具细柔毛。 种子肾形,暗黑色。花期6~9月。 生境与分布 栽培供蔬食用,河北、甘肃、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均有栽培。 。【生药】: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药材产于四川、内蒙古。 鉴别 性状 果实扁球状盘形,直径4~7mm,外被膜质宿萼,宿萼钟状,黄绿色或黄棕色;果实有分果瓣10~12枚,黄白色或黄棕色,具环向细脉纹。 种子肾形,直径1.5~2m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质坚硬。 气微,味涩。以颗粒饱满、老熟者为佳。 显微 本品宿萼表面观:下表皮星状毛由2~8个(多由4~8个)细胞组成,单个细胞长50~1140μm,直径约75μm,壁稍厚;腺毛头部椭圆形,5~7个细胞,直径25~38μm。上表皮单细胞非腺毛细长,弯曲或平直,长约至1190μm,壁薄或稍厚。上下表皮气孔均为不等式。 叶肉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6~25μm,棱角较尖。本品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层长方形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中果皮由2~3层类圆形薄壁细胞和一层含草酸钙棱晶的细胞组成,薄壁组织中有大型粘液细胞散在。含晶细胞类圆形,壁厚且木化。 中果皮与内果皮间有10余束纤维束,呈环状排列。内果皮为一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呈栅栏状,侧壁及内壁甚厚,木化。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尚有炒制、盐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中性多糖MVS-Ⅰ和2个酸性多糖MVS--ⅢA和ⅣA。 参考文献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1;6(2):76 【药性】: 性味 甘、涩,凉。 ❶ 《本经》:“甘,寒。” 归经 大肠、小肠、膀胱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膀胱二经。” 功效 清热利水,消肿,通乳,滑胎。 主治 尿路感染,二便不通,水肿,淋病,妇女乳汁不通,乳房胀痛,乳痈,胞衣不下。 ❶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散剂。 使用注意 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❶ 《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 配伍应用 ❶ 配茯苓,治水肿,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❷ 配砂仁,治产妇乳汁稀少,乳房胀痛。 ❺ 配冬瓜子,治肺痈,水肿,小便不利,大便不通。 ❻ 配牛膝,治产后胎盘滞留。 ❽ 配金钱草,治泌尿系结石。 ⑿配桃仁、郁李仁,治大便秘结。 ⒀配木通,滑石,治孕妇小便不利。 ⒁配大黄,治妊娠大便不通。 ⒂配车前子、海金沙,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水肿等症。 ⒃配蒲黄,治血淋。 ⒄配通草、炙山甲,治乳汁不通。 ⒅配王不留行、当归,治产后乳汁不足。 ⒆配漏芦、瓜蒌,治乳痈初起。 ⒇配黄芪、猪蹄,治乳汁不足。 (21)配海金沙、牛膝,治泌尿系结石。 方选和验方 ❶ 葵子茯苓散(《金匮要略》)冶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冬葵子500g,茯苓90g。为散,饮服10g,每日3服,小便利则愈。 ❷ 冬葵子汤(《圣济总录》)治妊娠,大小便不通:冬葵子6g,大黄3g。水煎,分2次服。 ❸ 治横倒生方(《太平圣惠方》)治横倒生,手足先出:冬葵子6g,黄明胶、滑石各30g。水煎,分2次服。 ❹ 冬葵子汤(《中药临床应用》)治小便不利:冬葵子12g,滑石9g,香薷3g,藿香4.5g。 水煎服。 ❺ 冬葵子散(《太平圣惠方》) 1)治热病,小便赤涩不通:冬葵子、滑石各60g,赤茯苓、木通、黄芩、石韦、茅根、朴硝各30g。研为散,每服12g,水煎服。 2)治小儿血淋不止,尿道涩痛:冬葵子、蒲黄、生地黄各15g。水煎服。3)治小儿突然小便不通,小腹急闷:冬葵子30g,木通15g。研为散,每服3g,水煎服。 ❼ 葵子汤(《鸡峰普济方》)治小便凝涩不通:冬葵子、车前子、茯苓、白术、木通、赤芍各等份。为粗末,每服6g,酒调下。 研为散,每服9g,水煎服。 ❾ 葵子散(《太平圣惠方》)治小便卒淋涩,水道热痛:冬葵子、瞿麦、木通、榆白皮各30g,滑石90g。研为散,每服12g,加葱白2茎,水煎服。 ⒀葵子散(《证治准绳》)治小儿诸淋:冬葵子、车前子、木通、炒桑白皮、瞿麦、赤茯苓、栀子、炙甘草等份。水煎服。 ⒁催生散(《太平圣惠方》)治难产:冬葵子、滑石各30g,蒲黄、木通各15g。研为散,每服3g,开水调下。 ⒂葵子茯苓散(湖北中医杂志1986;(6))治急性肾炎:冬葵子15g,茯苓12g,川贝母9g,苦参15g。随证加减;外受风热型加麻黄6g,连翘10g,石膏15g;疮毒浸淫型加竹叶10g,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15g;湿热内蕴型加萆薢10g,苡米15g,白术10g;正气虚弱型加党参10g,白术10g,黄芪10g。 ⒃葵子茯苓散(湖北中医杂志1986;(6))治急性肾炎:冬葵子15g,茯苓12g,川贝母9g,苦参15g。加减,水煎服。 ⒄《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冬葵子、泽泻各9g,茯苓皮15g,车前子12g。水煎服。” ⒅《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泌尿系结石:冬葵子150g,木贼、泽泻、车前子、川牛膝、海金沙、地龙、茯苓、桔梗、滑石、郁金各90g,甘草、火硝各60g,琥珀、沉香各15g,鸡内金45g。上药除火硝、滑石、琥珀外,其余皆用火焙干,再加入琥珀共研细末,过筛后用火硝化水叠丸,如绿豆大,以滑石为衣。 每次1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单方应用 ❶ 《肘后方》:“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60g,水800ml,煮取200ml,顿服。内猪脂如鸡子1丸则弥佳。” ”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葵,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通乳,消肿滑胎也,其根叶与子,功用相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