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跳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跳丧 跳丧又名跳丧鼓、闹夜,是湖北、湖南土家族在死者丧葬时跳的舞蹈。土家族历来有“喜丧”的风俗,“欢欢喜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陪亡人” 是土家族对亡人的独特悼念方式。跳丧活动都在晚间举行。湖北鄂西土家族跳丧舞以男子双人舞为主,跳到高潮时也有四人以至几十人一起跳的热闹场面。舞蹈有二十多种传统套路,其中 “四大步” 是核心套路。基本体态是 “含胸、拔背、屈膝”,动作大都顺拐,动律特点是 “颤、摆、摇、晃、悠”。二人配合讲究整体美,要求“脚方手圆”,“脚下要踩开子底,手上挽的链子扣”。跳丧舞有固定的曲调,人们称“丧鼓歌”,曲调很丰富。歌词内容除了唱亡者的生平事迹外,还唱爱情婚姻、三皇五帝、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等几乎无所不包,而情歌最受欢迎。伴奏乐器只有一面牛皮鼓,鼓安放在灵柩左侧,鼓下垫一个大木盆,鼓师既为舞蹈击鼓伴奏,也是现场的指挥者。
湖南湘西土家族的跳丧舞也是以两名男子为一组进行对舞,参加的人越多越好。讲究对称与均衡。舞蹈动作没有静止的时候,艺人形象地总结说:“头儿摆两摆,身子两, 屁股甩两甩, 脚步踹两踹。” 跳丧舞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在清代县志中可以看到有关活动的记载,它所反映的习俗,也可作为古代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历史文化的见证。 ☚ 摆手舞 八宝铜铃舞 ☛ 跳丧 跳丧土家族丧俗。流行于石门县西北乡大山区。该地死人后不请佛道,只请人跳“跳丧舞”。棺材纵摆于灵堂,棺前吊布幕,布幕上绘“二龙戏珠” 图画。布幕前供死者灵牌,灵牌前摆 “寿签筒”,内插竹签,每签上扎一朵小白纸花,死者活了多少岁插多少根。跳丧的人可多可少,但至少三人,一人司鼓,二人一组跳舞,跳舞者可多达四组。鼓点敲过前奏,司鼓者发歌领唱,众人合唱,舞者随歌起舞。引子唱过即唱正文,有对死者的悼念,有对生者的劝慰。舞蹈动作粗犷、原始,有 “牛擦痒”、“燕子衔泥”、“犀牛望月”、“四大步”、“风加雪”、“滚身子”、“虎抱头” 等动作。此俗今仍流行,过去只办丧事时跳,现在南坪河乡一带,群众劳动休息时也跳,以为娱乐。 ☚ 暖坑 跳流落 ☛ 跳丧土家族丧俗。亦称跳牌、跳流落。丧家在亲朋悼念亡者时举行的一种击鼓踏啼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湘西凤凰等地由流落主持。流落(似汉族道士)身着法衣,杀牲祭祀,可视丧家贫富而定杀牛或猪、羊、鸡等。跳牌时,由流落击鼓,唱“冷歌”、“擂歌”、“十二花歌”等。清江流域称跳丧舞,入夜后由一人在棺旁击鼓唱歌,众人应歌而起。舞者由2人、4人、6人对跳,人多时可达几十对。围观者随意入舞,舞者无悲意。舞步动作有“滚身子”、“燕儿含泥”、“牛擦痒”、“四大步”等。动作刚劲粗犷,豪放朴质,歌声曲调低沉不悲。妇女不参加跳丧。酉水流域土家族白天晚上皆请人唱孝歌,歌词内容大多叙说亡者生平或历史典故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