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队斩后梁太祖时,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皆斩之、称跋队斩。《资治通鉴·后梁开平元年》:“初帝(朱全忠)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土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 跋队斩唐末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为其镇兵所制定的军纪。为督促其士兵冲锋陷阵,乃规定:在战场上将校有战死者,其所统之兵悉斩之。以此,士卒失其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 跋队斩唐末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制定的军纪。为督促其士兵冲锋陷阵,乃规定:在战场上将校有战死者,其所统之兵悉斩之。以此,士卒失其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 跋队斩唐末朱全忠(即朱温)在藩镇,法尚严酷,将校有战没者,悉斩其所部兵,谓之跋队斩。故士卒失去主将,多逃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