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經絡 > 足厥陰脈 足厥陰脈 zújuéyīnmài 亦稱“肝足厥陰之脈”、“足厥陰”、“足厥陰肝經”。經脈名。爲十二經脈之一。其循行路綫,起於大趾背毫毛部,沿足背内側,上小腿内側離内踝八寸處交出足太陽之後,上膝膕內側,沿大腿内側入陰毛部,繞陰器,至小腹,夾胃,屬肝絡膽,上膈,布脅肋,沿喉嚨之後入鼻咽部,連目系,向上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於顛。一支從目系下頰里,繞唇内,一支從肝分出,過横膈,向上流注於肺。其主要病候爲脅痛,胸悶,疝氣,小腹腫,頭痛眩暈,嘔吐泄瀉,遺尿,癃閉等。始見於先秦典籍。參閲《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足臂陰陽脈灸經》、《靈樞經·經脈》、《針灸集成》。 
肝經循行圖 (《醫宗金鑒》) 足厥阴脉经脉名。即足厥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 “厥阴脉: 系于足大指菆(丛) 毛之上,乘足〔跗上廉〕,去内腂(踝)一寸,上腂(踝)五寸,而 〔出大 (太) 阴之后〕,上出鱼股内廉,触少腹,大渍 (眦) 旁。是动则 〔病: 丈〕 夫隤() 〔山 (疝)〕, 妇人则少腹种 (肿), 腰痛不可以印 (仰),甚则嗌干,面疵。是厥阴脉主治其所产病: 热中, 降 (癃), 隤 (), 扁(偏) 山 (疝),□□有而心烦,死,勿治殴(也)。有阳脉与之俱病,可治殹(也)。” 足厥阴脉zú jué yīn màiliver meridian;liver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