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越鞠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丸 > 越鞠丸 越鞠丸 yuèqiōngwán 亦稱“芎朮丸”。九藥。此藥以山栀、撫芎爲主。“山梔”亦名“越桃”,“撫芎”亦名“鞠藭”,故稱。佐藥有香附、蒼术、神麯等。主治胸悶腹脹,咳嗽痰多,氣滯食阻。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鬱·越鞠丸》:“解諸鬱,又名芎术丸。” 越鞠丸理气剂之一。出自《丹溪心法》。香附30克、苍术30克、川芎30克、神曲30克、栀子(炒)30克。为末,水泛为丸。马、牛等大动物常作为散剂服。马、牛200~350克;猪、羊40~80克。功能行气解郁。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见肚腹胀满、气逆呕吐、水谷不消之实证者宜用。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川芎行气活血,以治血郁;六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栀子清热除烦、以治火郁。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通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化痰药物。 越鞠丸《丹溪心法》卷三方。又名芎术丸。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各等分。为细末,水泛小丸,绿豆大。功能行气解郁。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川芎行气活血,以治血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栀子清热除烦,以治火郁。本方着重于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痛闷可除。 越鞠丸 越鞠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丹溪心法》。药物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功效:行气解郁。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胸膈胀闷不舒,烦躁易怒,两胁胀痛或刺痛,口苦泛酸,胃脘痞塞,呕恶痰多,食饮不化等。备注:可据临床病情,变更主药,或加味,亦可改丸为汤剂。 ☚ 逍遥散 柴胡疏肝散 ☛ 越鞠丸 《丹溪心法》卷三【组方药物】 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各等份 越鞠丸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抚芎(川芎)神曲栀子各等分组成。有行气解郁之功。主治六郁,即气郁、血郁、痰郁、湿郁、食郁、火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等。本方示以治郁大法,临证时可根据六郁之偏重,加减其用量,作汤剂服用。西医学称之为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而见如上症状者,均可以本方治之。每服6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 冠心苏合丸 良附丸 ☛ 越鞠丸yuèjūwán❶又名芎术丸。《丹溪心法》方。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各等分。水丸, 每服二至三钱。功能行气解郁。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而致的胸膈痞闷, 或脘腹胀痛, 嘈杂吞酸, 饮食不化, 嗳气呕吐等症。 越鞠丸 越鞠丸本方出自《丹溪心法》卷三。又名芎术丸。能统治六郁之证,是行气解郁的代表方。《古今医鉴》的加味越鞠丸,《医学正传》的六郁汤等系由本方衍化而来。方由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组成。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二至三钱,温开水送下。现用法为作汤剂,水煎服。功能行气解郁。主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等。 ☚ 理气剂 半夏厚朴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