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起征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征税起点,当作为课税对象的数额超过起征点时,才征税;未超过起征点时,不征税。 起征点tax threshold又称起税点。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凡课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的,就其全额征税。起征点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纳税主体的实际负担能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的。规定起征点是为了贯彻税收的合理负担原则。 起征点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征税对象的数额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如从1979年起,中国农业税征收实行起征点办法,起征点的口粮标准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水稻区400斤(200kg),杂粮地区300斤(150kg),兼种水稻和杂粮地区介于上两区之间。1993年4月2日财政部调整了营业税起征点,并从1993年5月1日起执行。具体规定是:经营商品零售业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收入额600~20000元;经营其他业务的起征点为月营业收入额的200~800元;从事临时经营的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收入额15~30元。 起征点Tax Threshold亦称“起税点”,或称“征税起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数额界限。课税对象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税点的就其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规定起征点可以免除部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了征税面,有利于贯彻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征税对象的计税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按征税对象的全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则不征税。规定起征点是为了照顾低收入的纳税人,体现合理负担原则。 起征点 起征点tax threshold税法规定的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征税对象的计税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按征税对象的全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则不征税。规定起征点是为了照顾低收入的纳税人,体现合理负担原则。 ☚ 计税标准 免征额 ☛ 起征点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数量界限。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我国现行税制中对农业税、增值税、营业税规定了起征点。 ☚ 税收减免 免征额 ☛ 起征点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数量界限。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额征税。我国现行税制中对农业税、增值税、营业税规定了起征点。 ☚ 计税价格 免征额 ☛ 起征点 起征点Tax Threshold又称起税点或征税起点。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的课税对象数额的最低界限。课税对象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税点的就其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如我国的农业税,曾在1979年至1983年间采用起征点的征税办法,规定人均产量或收入达到起征点的生产队,缴纳农业税; 人均收入或产量达不到起征点的免征农业税。规定起征点是税收合理负担的一种措施,它可以免除一部分低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了征税面,有利于贯彻合理负担税收的原则。 ☚ 纳税能力 社会抚养系数 ☛ 起征点 起征点亦称“起税点”。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数额的起点。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达到起征点和超过起征点的,就按全部征税对象数额征税。规定起征点可以照顾收入较少的纳税人,贯彻税收的合理负担原则。我国的农业税,为了照顾低产缺粮的生产队,在1979年到1983年曾实行起征点的征税办法,规定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 (或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免征农业税; 按人口平均达到起征点的生产队,才征收农业税。 ☚ 退税 起税点 ☛ 起征点 起征点税法规定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课税对象的数额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应按其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则不征税。目的是为了照顾收入较少的纳税人,贯彻合理负担的政策。例如,我国现行营业税规定的起征点是: 经营商业零售业务的,月销售收入额为200—400元; 经营其他业务的,月营业收入额为120—200元,等。 ☚ 分类分级税额 免征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