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起居注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起居注馆 起居注馆官署名。清代置。掌记录皇帝起居时事。《清史稿·职官志二》:“起居注馆:日讲起居注官:满洲10人,汉12人。主事:满洲2人,汉1人。笔帖式:满洲14人,汉军2人。日讲官掌侍直起居,记言记动。经筵临雍,御门听政,祭祀耕耤,朝会燕飨,勾决重囚,并以2人侍班。凡谒陵、校猎、巡狩方岳,请旨、扈从、侍直,敬聆纶音,退而谨书之。月要岁会,贮置铁匦,送内阁尊藏。主事掌出纳文移,校勘典籍。初,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命儒臣分两直,巴克什达海等译汉字书,即日讲所繇始,巴克什库尔缠等记注政事,即起居官所徭始。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始置日讲官。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始设起居注馆,置满洲记注官4人,汉8人,以日讲官兼摄。时日讲与起居注各自为职,并置满洲主事2人,汉军1人。二十五年停日讲,其起居注官仍系衔‘日讲’二字。五十七年,省起居注馆,改隶内阁,遇理事日,以翰林官5人侍班。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复置日讲起居注,满洲6人,汉12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增满员2人。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复增满员2人。于是日讲,起居注合而为一。” ☚ 起居院 起居舍人院 ☛ 起居注馆 起居注馆官署名。清代记录皇帝言行,编纂起居注的机构。顺治十二年(1655)谕: “朕惟自古帝王,勤学图治,必举经筵日讲,以资启沃” (《皇朝词林典故》卷17)。即选满汉词臣8人,以原衔充日讲官,每日为皇帝讲解经书,并定为一种典礼,规定每年二、八月春秋两季举行经筵之后,按日举行日讲。康熙七年 (1668) 遴选儒臣,记皇帝一言一行 “书之简册,以垂永久”。八年又择满、汉词臣数人 “备顾问记起居”。九年始设起居注馆。初设满记注官4人,汉记注官8人,均以日讲官兼充。还有主事满2人、汉1人,笔帖式满14人,汉2人,供事2人,分掌翻译,收发往来文书及较对典籍之事。五十七年裁起居注馆,事归并内阁。至雍正元年 (1723) 复设,其记注官仍兼日讲衔。起居注馆掌记注之事。凡皇帝听政各衙门官员奏事时,及内阁启奏折本时,记注官均侍班,以本日应记之事,用满汉文记注。凡升殿祝朝、视祝版、经筵、文武殿试读卷、外藩王台吉等及直省督抚提镇等朝见、升辞、赐宴、赐食,记注官亦侍班记注。惟会议机密事情及诸臣近前口谕,记注官不必侍班。凡各衙门官员,奉特旨面谕,本官录旨者及奏对之辞,送记注馆,进呈御览后记注。凡满汉大臣亡故,遣官奠茶酒,该管官知会该值官记注。凡坛庙、谒陵、耕藉、视学、大阅、校射、迎劳凯旋、受俘、秋审、朝审及驻跸南苑、巡幸蒐狩,记注官皆扈从。起居注官还多兼各馆修书。“雍正二年奏准,向来起居注,仅记每日听政时折本所降谕旨,殊为简略,嗣后各衙门奏事所奉谕旨,除寻常事件不载外,其有关训励奖劝事务重大者,令各衙门于月终详录事由、月日,送馆编纂” ( 《光绪会典事例》 卷1055)。这样,记注范围较前增宽。记注之序: 先载起居,次谕旨、题奏、官员引见。凡编记各档,上谕簿、丝纶簿、外纪簿、军机处档、宗人府档、前锋营档,所有谕旨及官员引见除授,皆全载。载各部题本,查略节。载各省通本,查揭帖。如有遗落,即查对红本。丝纶簿有疑者,亦查对红本。谕旨、折奏及引见官员等项,则查照内阁、军机处等衙门档册遍载。载上谕,以本日事务大小轻重为序,载题奏则以衙门位次或官职大小为序。编纂记注,每月分作两册,每年计24册,先成草本,由总办记注官逐条查核增改,送掌院学士阅定,书明年月及记注官姓名,册中用翰林院印盖齐缝,封存铁柜,年底取出,进呈皇帝,俟发下后,再送内阁储藏,其副本存翰林院。 ☚ 乐部 养鹰鹞处 ☛ 起居注馆官署名。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置,常记皇帝言行,编纂起居注。由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馆务。设日讲起居注官满十人,汉十人,除翰林院掌院学士及詹事府詹事照例兼任外,其余由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简任,掌记注之事。并有主事满二人,汉一人;笔帖式满十四人,汉军二人,供事二人。分掌收发来往文书及校对典籍之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