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长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长制见〔行政首长负责制〕。 一长制列宁1918年3月提出并在俄国逐步实行的管理企业的一种制度。厂长(经理)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负责,具有指挥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权力。全体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完全服从其意志。副厂长是厂长的助手。企业的技术工作和财务工作分别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和总会计师负责制。 一长制即“单一首长制”的简称。由一个主官全权负责部队全面工作的军队领导体制。 一长制 一长制One Man Management;Единоначалие苏联企业管理中的首长负责制,是苏联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最重要原则之一。由列宁提出,1918年3月开始贯彻。厂长和经理是一长制的执行人,由社会或集体授予全权,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有决定权,要求生产集体每一个成员的生产活动无条件地服从领导者的意志,并对相应经济环节的活动结果负个人责任。实现一长制原则要求准确划分每一个领导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一长制是要同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的,但是,苏联一度曾出现片面强调一长制,忽视民主管理的原则。1983年颁布的《劳动集体法》,规定了实行一长制与群众参加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最近(1987年6月)通过的新企业法,要求实行企业自治体系中的一长制原则。 ☚ 国营生产企业条例 累进计件工资制 ☛ 一长制 一长制通常指企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完全服从于领导者一个人的意志,领导者个人对被委托的工作负全部责任的管理制度。这一管理制度最先是由列宁倡导和提出的。1918年3月23日,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铁路管理集中化、护路和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在运输业中实行集中化、一长制和严格的纪律。这是苏联最早实行的生产管理方面的一长制。1920年,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发生了在企业管理中到底是实行集体领导还是一长制问题的争论。列宁认为,在组织形式已经确定、已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要进行实际工作,就必须采取一长制,因为这种制度最能保证更合理地利用人力,最能保证在实际上而不是在口头上检查工作。根据列宁的思想,苏俄政府在工业企业和经济联合组织中完全实行了一长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经验,也在东北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工业企业中推行一长制。1956年2月,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口各部汇报时,谈到学习外国问题。他指出:学习苏联也不要迷信,对的就学习,不对的就不学习。苏联内务部不受党的领导。军队和企业实行“一长制”,我们就不学,“一长制”这个名词有些独裁。(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484页)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在企业中,应当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从此,我国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60年,毛泽东在《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又批判了“一长制”,赞扬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至此“一长制”在中国被废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针对过去我国企业中存在的政企职责不分,党委包揽一切的弊端,部分地区和企业开始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就是一长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现代企业分工细密,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技术要求严格,协作关系复杂,必须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只有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才能适应这种要求”。1986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工作条例》等文件,明确规定企业实行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工作厂长负责制。厂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代表法人行使职权。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七条规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这标志着我国企业领导制度正式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转变为厂长负责制。现在,厂长负责制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企业最基本的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 ☚ 关于在企业中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或经理负责制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 ☛ 一长制 一长制苏联企业中实行的一种重要的企业领导制度。按照这种企业领导制度,企业及其所辖单位只有一个领导人。这个领导人由上级委派,在国家计划和苏联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企业的一切工作全权负责。企业的全体人员必须服从这个领导人的命令和指挥。一长制思想是列宁在1918年3月关于铁路的集中管理、护路和提高运输能力的法令中提出来的。1920年俄共中央肯定了一长制原则,但直到1934年才得到全面实行。列宁的一长制同资本家的独裁有根本的区别: (1) 苏联工业和企业的各级领导人不是个人独裁者,而是苏维埃国家的代表。(2) 实行一长制是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把劳动群众的民主精神同劳动时的铁的纪律结合起来,同劳动时绝对服从个别领导者一个人的意志的精神结合起来。(3) 基层党组织、工会组织和党员对行政领导人进行监督,应该有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不倦地克服官僚主义的弊端。苏联在总结推行一长制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一长制需要具备的条件: (1) 保证正确地挑选和配备干部,关心和培养这些干部。(2) 恰当地规定各类人员和机构的职责。(3) 领导者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吸引群众参加生产管理。(4) 对行政领导的缺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动员群众迅速帮助领导克服这些缺点,以培养和巩固领导人的威信。(5) 党的和行政的领导干部都必须掌握生产技术和经济知识。中国从1953年开始,学习苏联经验,也在东北和其他一些地方企业中推行“一长制”,对恢复和发展中国工业生产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 企业领导制度 广长负责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