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赵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赵鞅

春秋末期晋国正卿。即赵简子。名鞅,后名志父,又称成子,史称赵简主。晋顷公十三年(前513年),与荀寅率军筑城于汝滨,铸刑鼎,著《刑书》。实行按军功赏田封官,提高庶人、奴婢身份,使私家势力日益强大。先被范氏、中行氏所攻,走保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联合韩、魏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在铁(今河南濮阳北)地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军,誓师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结果大胜。自晋定公十六年至二十二年,屡围朝歌(今河南淇县)、邯郸(今河北邯郸),迫使范氏、中行氏出奔齐国。晋定公三十年,与吴会黄池,名震一时。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

赵鞅

春秋末期晋国卿。即赵简子。亦称志父、赵孟。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进一步提高赵氏地位,加强了自己实力。晋定公九年(前493年),率军袭击送饷粮给范氏的齐、郑兵。战前,誓师宣布将赏赐立功的大夫、士、庶人工商等,即是“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役免。”结果,晋军大胜。

赵鞅

即“赵简子”。一名“志父”,又称“赵孟”。春秋末晋国卿。公元前493年袭击郑兵时,以赏给土地和免除奴隶身分激励将士,获全胜。先后败范氏、中行氏,拓展封地,奠定了后来建立赵国的基业。

赵鞅

春秋末期晋国卿。即赵简子。亦称志父、赵孟。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进一步提高赵氏地位,加强了自己实力。

赵鞅zhào yāng

《本草纲目》兽部第50卷骡(2)。人名。即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又名志父,亦称赵孟。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后,扩大封地,奠定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

赵鞅?—前479

即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卿。又名志父,亦称赵孟。他不断与范氏、中行氏相争。定公时为卿。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誓师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结果大胜范氏、中行氏,攻取都邑,扩大封地,奠定了建立赵国的基础。

赵鞅

春秋末晋国执政。又名志父,号简子,又称赵孟。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六卿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公室益弱。范氏,中行氏作乱,他于邯郸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大胜。范氏,中行氏奔齐。赵氏竟有邯郸、柏人,余邑入于晋。鞅奉邑侔于诸侯,专晋权。为战国时的赵国打下了基础。(参考图1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