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赵超构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赵超构1910—1992浙江瑞安人 赵超构
赵超构
赵超构 赵超构1901—笔名有沙、林放等。浙江瑞安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经济系。1935年至1937年担任南京《朝报》编辑。1938年至1946年担任重庆《新民报》主笔,每天撰写《今日论语》专栏。1946年至1966年,担任上海《新民晚报》总主笔、总编辑、社长等职,经常为《短评》、《随笔》、《未晚谈》专栏撰写文章。后任《新民晚报》社长、上海辞书出版社副社长、民盟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等职。1944年5月他曾以《新民报》记者身份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他本着“现在的新闻报道,就是将来的史”(《延安一月·序言》)的态度,写了长篇报告散文《延安一月》,真实客观地介绍了延安的干部政策、群众工作、文化教育、作家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在当时影响很大,被称为是继《西行漫记》后又一本介绍革命根据地的书籍。 ☚ 九画 胡兰畦 ☛ 赵超构1910年生,卒于1992年。1934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入南京《朝报》任编辑。1938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副总主笔。1944年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1946年参与上海《新民晚报》的创刊工作,任上海《新民报晚刊》总编辑、总主笔。1949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3年任《新民晚报》社社长。1~5届全国人大代表,6、7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6、7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顾问,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联合时报》社长,中国韬奋基金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辞海》副主编。高级编辑。主要著作有《延安一月》、《世象杂谈》、《未晚谈》、《林放杂文集》等。 赵超构 赵超构1910——1992中国著名报人、专栏作家。浙江文成县人,笔名林放。自幼进私塾,后在温州上中学,不久进上海中国公学经济系读书。1934年到南京《朝报》任职,以写小言论见长,做编辑。1938年来到重庆,担任《新民晚报》主笔,每天为“今日论语”专栏撰写文章,引起社会反响。1944年5月,参加“中外记者团”去延安访问,回到重庆,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在《新民报》上连载《延安一月》的长篇报道,被认为是中国记者写的《西行漫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于1946年任上海《新民晚报》总主笔,《延安一月》在上海重新出版。他不久为《人世间》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分析时局,抨击时政,不断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刁难和迫害,于1948年避往香港。1949年3月他进入解放区,上海解放后主持《新民晚报》工作。1956年他提出晚报要办得“短些、短些、再短些;广些、广些、再广些;软些、软些、再软些”的主张,改变了《新民晚报》的面貌,并经常为晚报撰写专栏文章,被誉为“林放式杂文”,深受新闻界和读者喜爱。进入80年代,他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并兼任上海政协机关报《联合时报》社长。他的著述近万篇,已出版的文集有《林放杂文选》、《未晚谈》,《赵超构新闻论集》即将出版。1992年2月12日在上海逝世。 ☚ 战时新闻社 昭文新报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