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这一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后又由其同胞俄林加以发展 (1935)。该理论承认国际贸易以比较成本的差异为基础,试图对构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各种因素做出解释。它假定不同商品的生产函数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且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函数在所有国家里都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把各国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归结为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该模型认为,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势必实行生产的专业化,输出劳动密集型的商品 (因其生产此类商品的成本低廉) 和输入密集使用其所稀缺的要素 (如土地或资本) 的商品。该模型已被广泛引伸并应用于分析贸易与经济增长、贸易与收入分配等问题。它表明根据某些限制性的假设,自由贸易是对要素流动的一种完善的替代; 并将导致贸易国之间要素价格 (包括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 的均等化。人们做了大量的经验的检验来验证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解释贸易模式的能力,其中最著名的是里昂惕夫在1954年运用他的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外贸结构所做的考察。他考察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构成 (对于进口商品,按由美国本国生产该商品的要素构成而论),得出一项出人意料的结论: 美国的出口商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进口替代品则是资本密集型的。可是无论按何种标准来定义,美国始终是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这一发现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见“赫-俄定理”。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模型”,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该模型对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作出了修正和拓展,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以及国际贸易的成因,从而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 鲍得温技巧 要素丰裕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