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赤石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赤石脂
赤石脂  chìshízhī

亦稱“赤符”、“紅心石”。硅酸鹽類礦物。以其色赤、光滑如脂,故名。呈不規則塊狀,色粉紅,質細膩,易碎。主治久瀉久痢,脱肛,遺精,漏下。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黄疸、洩利、腸癖、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瘡、疥搔。”三國魏·吳普《吳普本草·玉石類·五石脂》:“一名青、赤、黄、白、黑符。”唐·侯寧極《藥譜·紅心石》:“赤石脂。”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五色石脂》。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藥石 > 赤石脂
赤石脂  chìshízhī

亦稱“赤符”。石名。色赤,滑如脂,性黏,以色理鮮膩爲佳。可藥用、塗飾、煉丹。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汰侈》:“石(石崇)以椒爲泥,王(王愷)以赤石脂泥壁。”晉·葛洪《抱朴子·金丹》:“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數十斤,以爲大一泥,火之三十六日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五色石脂》引吴普曰:“赤符生少室或太山,色絳滑如脂。”

赤石脂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红土、赤石土。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产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甘、涩、酸,温。入胃、大肠经。涩肠固脱,止血收湿,生肌敛疮。
❶治久泻,久痢,脱肛,小便不禁,便血,崩漏,带下。煎服:9~15g。
❷治溃疡久不敛口,湿疹脓水浸淫,外伤出血,烫火伤,研末撒。本品主含水化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内服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毒物,如磷、汞、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对发炎的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对胃肠出血有止血作用。还具有止泻、降低血磷作用。

赤石脂chì shí zhī

《本草纲目》石部第9卷五色石脂(72)。药名。
【基原】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
【别名】赤符(《吴普本草》),红高岭(《增订伪药条辨》),赤石土(《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吃油脂(《中药志》),红土地(《药材学》)。
【性味】甘涩,温。
❶《本经》:“味甘,平。”
❷《别录》:“味甘酸辛,大温,无毒。”
❸《日华子本草》:“温,无毒。”
❹《长沙药解》:“味甘酸辛,性涩。”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❶《本草衍义补遗》:“赤入小肠,白入大肠。”
❷《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❸《本草经疏》:“入手阳阴,兼入手少、足少阴经。”
❹《本草新编》:“入脾与大肠经。”
【功用主治】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
❶《本经》:“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❷《别录》:“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❸《 药性论》:“补五脏虚乏。”
❹《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并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除烦,疗惊悸,排脓,治疮疖痔瘘,养脾气,壮筋骨,补虚损。”
❺《珍珠囊》:“固脱。”
❻《本草汇言》:“渗停水,去湿气,敛疮口品,固滑脱,止泻痢肠澼,禁崩中淋带。”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三至四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有湿热积滞者忌服。孕妇慎服。
❶《本草经集注》:“恶大黄。畏芫花。”
❷《药性论》:“恶松脂。”
❸《日华子本草》:“畏黄芩、大黄、官桂。”
❹《本草经疏》:“火热暴注者不宜用。滞下全是湿热,于法当忌,自非的受寒邪,下痢白积者不宜用。崩中法当补阴清热,不可全仗收涩;滞下本属湿热积滞,法当祛暑除积,止涩之药,定非所宜,慎之慎之。”

赤石脂chìshízhī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红土、红石土。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 主含含水硅酸铝[Al4 (Si4 O10 ) (OH)8 ·4H2 O]。产于福建、河南、江苏等地。甘、酸、涩, 温。入胃、大肠经。涩肠止血, 生肌敛疮。治虚寒性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 煎服: 9 ~15 克。研末外用, 治溃疡久不敛口,湿疹脓水浸淫。本品主含水化硅酸铝, 内服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毒物, 如磷、汞、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对发炎的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 一方面减少异物的刺激,另一方面吸附炎性渗出物, 使炎症得以缓解, 对胃肠出血有止血作用。

赤石脂

赤石脂

赤石脂,又名红土、赤石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红色的多水高岭土块状体。产于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省。
本品味甘、涩,性温。归大肠、胃、肾经。功能涩肠,止血,敛疮。主治久泻、久痢、便血、崩漏、带下、创伤出血及疮疡溃久不敛等证。涩肠止泻是赤石脂的主要功效,大肠滑脱不禁,泄泻无度者尤多恃为要药。常与禹余粮相须为用,以加强收涩之功,方如《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久泻滑脱之证,脾胃多虚,因此常须配伍治本的药物以标本兼顾,中寒者配干姜以温中涩肠,如《伤寒论》之桃花汤;脾气虚者配人参、甘草以补脾涩肠,如《温病条辨》之桃花粥等。赤石脂的收敛止血作用,以治疗崩漏、便血等下部出血证为多用。若妇女冲任虚损,崩漏、带下,可配龙骨、乌贼骨; 溃疡病所致消化道出血,可配白及、参三七。《圣济总录》用治血痔出血之赤石脂丸,则以本品与龙骨、白矾、杏仁等同用。本品外用治创伤出血及疮疡溃久不敛,均可研末外敷。如配明矾外敷肛门,可治脱肛。此外,古方还用于痰饮吐水及反胃吐逆等证,现代临床上用治溃疡病,不仅能止血、制酸、止痛,且有止呕的功效,是与古方相印证。本品质重而降,偏入下焦血分,其功专于收涩,但前人又有“养脾气”、“厚肠胃”之说,当是指其涩肠止泻之功,能使水谷精微不再下泄,因而脾气得养,肠胃得厚,并非如补养药之可供久服者。煎服,10~20g。如有湿热、积滞等实邪者忌用; 此外, 《名医别录》谓本品能治难产、胞衣不出,故孕妇慎之。
实验研究: 赤石脂主要成分为水合硅酸铝,并含有微量的铁、铬和镁的氧化物。内服能吸着消化道内的有毒物质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局部保护作用,并对胃肠道出血有些止血作用。

☚ 百药煎   禹余粮 ☛

赤石脂

赤石脂

本品为单斜晶系的多水高岭石Halloysite.。全年均可采挖,拣去杂石,研粉水飞或煅水飞用。
本品为不规则的石块,大小不等。表面粉红色、红色或紫红色,深浅相间形成大理石样花纹。质嫩细腻,光滑如脂。断面表面相同。吸水性很强,舐之粘舌。无臭,有泥土味,无沙石感。
少阴人药。功能为涩肠止泻。《东医寿世保元》蒜蜜汤,是用本品配白何首乌、白术、白芍药、桂枝、茵陈、益母草、罂粟壳各4g、大蒜5根、蜜半匙、姜3片、枣2枚等而成,可治痢疾。

☚ 白术   枳实 ☛

赤石脂

赤石脂

蒙古名包如莫勒黑—朝鲁、包如巴勒札布。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的一种红色块状体。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拣去杂石、泥土。
本品味甘、涩,性平、有疗伤,接骨,燥脓及黄水,止血,除脑疾之功效。用于
❶骨伤:与赭石、古文钱等配伍,制成六味古文钱丸用。
❷脉断,伤筋,刀伤: 与三七、熊胆等配伍,制成二十五味接骨愈伤丸用。
❸黑白天花疹毒: 与炉甘石、草乌叶、麝香等配伍,制成四味赤石脂散用。

☚ 银朱   白石脂 ☛

赤石脂

赤石脂

赤石脂,维吾尔药物名艾尔曼 土皮斯,别名格力艾尔美尼、厅 艾尔美尼。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土,主要含化铝硅酸盐类。挖出后,选粉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除去泥沙及杂石。国外主产于亚美尼亚、伊朗等国。
本品性二级干寒。功能生干生寒,凉血止血,清热消炎,燥湿愈伤等。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血热吐血、呕血、肺出血、子宫出血、小便带血等内外伤出血,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盆腔炎,尿道炎,胆囊炎及各种疮疥等。内服1—3g,外用适量。本品对脾脏有害,矫正药为白檀香、洋乳香。本品可入蜜膏、片剂、小丸,散剂、敷剂、软膏、滴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为水化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其组成为:硅(Si)42.93%、铝(Al)36.58%、氧化铁(Fe2O3)及锰(Mn)4.85%、镁(Mg)及钙(Ca)0.91%、水分14.75%。赤石脂与高岭土极其相似,事实上赤石脂在湿度,尚余2分子的水时即高岭土。普通的赤石脂,是带红色的,但由于它所含氧化铁、氧化锰的多少,则颜色可由白、灰至蓝、绿、黄、红、棕褐等不同色。而高岭土则较纯,多为白、灰色。

☚ 柽柳实   代赭石 ☛
000253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