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地规划
根据当地自然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用地合理结构,并相应进行合理的地区布局的规划。 其主要任务是,把一个地区作为有机整体,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方针,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对各业用地进行统筹安排,以求投入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和最好的生态效果。 农业用地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农业用地的划分、各项生产用地的布局、农业生产组织的区划与各级经营中心的布局、各业用地的内部规划以及各项基本建设规划。 还包括调整插花地、平整土地、划分耕作区、确定作物轮作制、安排居民点、改造道路、挖井开渠、兴修水利、以及改造土壤等等。 农业用地规划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目前已从农田水利、土壤改良、绿化造林、电力网、道路网、农村居民点建设等单项工程,发展到山、水、林、田、路综合建设和治理。 随著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还将不断地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