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条件Standards for Capital Adequacy亦称“资本充足性”。保持银行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条件。这些比率从不同角度,按不同口径监测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❶基本资本比率。银行全部资本除以银行总资产所得的比率,用来衡量一家银行对贷款损失的保护程度,以及银行经营和扩展的基础的稳固程度。 ❷总资产与资本的比率。是基本资本比率的倒数,实际上是资产对资本的倍数关系。 ❸资本与负债的比率。同资本与资产的比率相对的一种资本充足条件,反映了以资产管理为主和以负债管理为主的两种不同的管理策略,以及考虑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背景和角度。 ❹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充足条件的侧重点,即防备风险资产的风险,而不是防备总资产的风险。 ❺储备金。即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银行必须保持的储备金额。 ❻坏账准备金与贷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增加的特别准备金或坏账准备金,以防备坏账风险。 ❼综合性资本充足条件。即对资本充足条件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如对资本进行估价,对风险资产的数量、劣等资产的数量、银行发展的前景以及管理部门的能力进行分析等。 ❽资本对潜在亏损的比率。运用此比率的关键在于对“潜在损失”的正确估价。以上比率反映了资本充足条件这一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这一复杂问题的多角度对策及对银行风险的高度重视。 资本充足条件保持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条件。包括几种不同的比率。 (1) 基本资本比率,即银行全部资本除以银行总资产所得的比率。这个比率是用来衡量一家银行对贷款损失的保护程度,以及银行经营和扩展的基础的稳固程度。这里的 “资本” 被定义为: ❶自有资本、储备 (公开的和秘密的)、净收益; ❷实交资本、股份溢价次级资本 (房地产)、坏账准备金、储备。各国的资本的定义虽然大体相同,但由于各国社会历史、经济金融机构总的风险状况及监督管理方式与程度等的不同,具体比率也有很大差异。例如,英国银行资本对资产的比例为6%左右,美国银行为4%~5%,日本银行为3%~4%,法国银行为1%~2%,有的银行甚至低于1%。 (2) 总资产与资本的比率。这实际上是基本资本比率的倒数,具体表现为资产对资本的倍数关系,例如联邦德国规定贷款和投资不得超过自有资本加储备的18倍。加拿大有关当局则规定最大银行总资产与资本的适当比率为自有资本加储备的30倍,最小银行是自有资本加储备的20倍到25倍。 (3) 资本与存款负债的比债。资本与存款负债的比率是同资本与资产的比率相对的一种资本充足条件。资产与负债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极,将资产与负债分别同资本相比,反映了以资产管理为主,或是以负债管理为主的两种不同的管理策略。卢森堡当局规定资本与负债的比率在3%~10%的法定范围内变动,但一般保持在3%的最低水平。英格兰银行规定在计算“资本与负债”之比时,应从资本定义中排除“次级资本”,对于英格兰银行来说,银行保持10%的资本与负债比率就是可以接受的。日本银行管理局规定银行资本与存款负债的比率应保持在10%以上。 (4) 资本与风险资本的比率。此比率测验与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有关的资本充足条件。其侧重点是为了防备风险资产的风险,而不是为了防备总资产风险。这一比率因国家不同而异,大体介于5%~10%之间。在同一国家的同一比率标准之下,要按资产的不同类型用不同的权数加以适当调整。在测定风险资产与资产比率时,资产应分成不同的风险类别。风险资本比率的计算是以它们的权数乘以每项资产,得出一个与当时资本基础有关的风险资产的调整总数。 (5) 储备金。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一般都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持储备金以防不测。如新加坡管理当局规定储备金若少于已缴资本的50%,就要至少把每年利润的50%转移到储备金内。假如储备金在已缴资本的50%和100%之间,就只要求转移利润的25%,如果储备金超过已缴资本,利润转移可减为净利润的5%。 (6) 坏账准备金与贷款总额的比率。鉴于近几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已,各国银行的坏账风险空前增长。许多国家中央银行要求大商业银行增加特别准备金或坏账准备金。例如美国9大商业银行坏账准备金与贷款总额之比,已从1980年的0. 9%增加到1982年的0. 97%和1984年的1. 08%; 英国4大清算银行的这一比率,也从1981年的1. 67%增到1983年的2. 6%。 (7) 综合性资本充足条件。即资本充足条件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美国是实行综合性资本充足条件的国家。它将下述各项对资本进行估计: ❶风险资产的数量; ❷劣等资产的数量; ❸银行发展的经验、计划和前景; ❹管理部门的能力; ❺检查收入趋势和股息支付比率,以便估计净收益对资本增长的预期贡献。为此,划分了主要资本和次要资本的区别。主要资本包括普通股、永久优先股、盈余、未分配利润、应变储备、其他资本准备金等; 次要资本包括有限期的优先股、无担保票据和证券。次要资本应不多于主要资本的50%; 必须从银行资本中逐步淘汰出来。 (8) 资本对潜在亏损的比率。运用此比率的关键在于对 “潜在损失” 的正确估计。百慕大商业银行的资本比率非常低,它采用资本对潜在亏损的比率,而不采用对全部资产的比率,以同其对手展开有力竞争。 资本充足条件 资本充足条件standards for capital adequacy亦称“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率”。保持银行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条件。这些比率从不同角度按不同口径监测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❶基本资本比率。银行全部资本除以银行总资产所得的比率,用来衡量一家银行对贷款损失的保护程度,以及银行经营和扩展的基础的稳固程度。此处资本指银行自有资本、实缴资本、储备、净收益、股份溢价、次级资本(房地产)及坏账准备的总和。 ❷总资产与资本的比率。是基本资本比率的倒数,实际上是资产对资本的倍数关系。 ❸资本与负债的比率。这是同资本与资产的比率相对的一种资本充足条件。资产与负债是密切联系的,将它们分别与资本相比,反映了以资产管理为主和以负债管理为主的两种不同的管理策略,以及考虑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背景和角度。 ❹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资本充足条件的侧重点,即防备风险资产的风险,而不是防备总资产的风险。“巴塞尔协议”规定该比率应为8%。 ❺储备金,即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银行必须保持的储备金额。 ❻坏账准备金与贷款总额的比率。许多国家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增加特别准备金或坏账准备金,以防备坏账风险。 ❼综合性资本充足条件。即对资本充足条件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如对资本进行估价,对风险资产的数量、劣等资产的数量、银行发展的前景以及管理部门的能力进行分析等。 ❽资本对潜在亏损的比率。运用此比率的关键在于对“潜在损失”的正确估价。以上比率反映了资本充足条件这一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这一复杂问题的多角度对策及对银行风险的高度重视。 ☚ 单一借款人贷款限额 资本充足性 ☛ 00001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