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与家庭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与此相适应,资产阶级批驳了封建阶级以家庭为本位的道德原则,从社会必然性方面论证以个人为本位的合理性,并从人的本性出发,把个人主义看作道德的基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婚姻观和家庭观把婚姻看作获取个人幸福和快乐的手段。家庭仅仅是个人娱乐、栖息的场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资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婚姻家庭理论。
❶崇尚爱情。资产阶级的先驱者们冲破了禁欲主义的束缚,把寻求和满足人的感情需要视为天然合理,以爱情为婚姻基础成为一种时尚。但在对爱情内涵的理解上,存在着文野之别,高低雅俗的不同,甚至假借“爱情”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使爱情发生扭曲变态。
❷崇尚平等。资产阶级严厉抨击了封建贵族以血缘关系划分社会等级的思想,提出“天赋人权”的主张。在道德理论上,资产阶级主张男女平等,老幼平等,人人平等。但是由于事实上存在着人与人财产的不平等,以及个人家庭境况、社会背景、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婚姻双方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不能不受到很大局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妇女在就学就业、社会成就方面仍受到压制歧视。许多妇女仍然囹圄于家庭四壁之中,以相夫教子为天职。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不得不成为丈夫的附庸和陪衬。
❸崇尚自由。“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道德纲领。在婚姻家庭领域,资产阶级初期主要是争取结婚自由,继而突出了离婚自由,当前则以是否允许“性交自由”为争论的焦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修订婚姻立法,承认并接受了“国家不干预私生活”,“不生育子女的两性关系与社会无关”的原则,放宽了对婚姻的实质性管理。
❹崇尚金钱。资本主义社会肯定了爱情至上和婚姻自由的原则,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两性关系中,实际起作用的是金钱和财富。经济实力决定着人们的婚姻自由度,消蚀着爱情。金钱和美色的交换,成为婚姻契约的基础,由此形成夫妻之间的“等价交换”。
❺个人至上。资产阶级从人的自然性出发,强调肉体感受对两性道德的基础作用。把个人的快乐和利益当作婚姻的出发点。决定婚姻离合的仅在于个人的意愿,不顾及配偶及子女的利益。它以维护社会进步为口实,保护了强者的主动地位,牺牲了弱者的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