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资本主义法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资本主义法制

又称“资产阶级法制”。
❶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或统称。
❷即“资本主义法治”。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的一种政治法律思想、原则和活动。资产阶级法治思想可以溯源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认为不凭感情用事的统治者比凭感情用事的统治者优良。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而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平衡(《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在奴隶制和封建专制制度下不可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更不可能变成政治现实,但却对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创立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反封建斗争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王权神授、君权至上、封建特权提出了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分立、天赋人权等口号,要求制定宪法,实行宪政。例如,卢梭曾说:“凡是实行法治的国家……我就称之为共和国,因为惟有这里才是公共利益在统治着。”(《社会契约论》);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常识》)。洛克认识,即使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国会,也无权侵犯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政府“应该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政府论两篇》)。孟德斯鸠提出,专制政体的性质是:一个单独的个人依据他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爱好在那里治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作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作法律所许可的事”(《论法的精神》)。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首次用政治宣言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宣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人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他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此外,《宣言》还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和正当的法律程序。1787年美国宪法和1791年以人权宣言为序言的法国宪法最早将资产阶级法治理论上升为宪法原则,以后相继被其他资产阶级国家所仿效。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法治的基本特点是:制定成文宪法,在宪法中确认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普选制、政府守法和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权等基本原则。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以后,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干预,随着委任立法权和行政裁判权的出现,政府的行政权力急剧扩张,资产阶级国家创立初期形成的分权制衡机制受到现实的挑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统治的内容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进行大量的经济和社会立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司法审查,普遍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以及通过制定公开、公平、保障民主参与的行政程序法对行政活动进行法律控制和社会监督。资本主义法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数个资产阶级政党通过普选制轮流执政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在形式上是全民的,超阶级的,但实质上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法制

❶资本主义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❷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创制法律,并依法实现其统治的一种方式。这种意义上的法制有的学者称为资本主义法治,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并严格依法行使其国家权力,进行国家管理的一种原则。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法治主义的主张,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体现在他们的宪法中,并确立为法制原则。如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第五条规定: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阻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确立这一原则是为了确认和保障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确立和保障资产阶级统治权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法制

又称“资产阶级法制”。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由此建立的社会秩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三权分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主张,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写入宪法性文件,并确立为法制原则。它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但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由其本质决定,不可能把法制原则真正付诸实施。当阶级斗争的形势危及其存在时,往往自己破坏原来法制的民主性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