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梅尧臣《苏幕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梅尧臣《苏幕遮》

梅尧臣《苏幕遮》梅尧臣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释 ①墅:田庐、村舍。杳:看不到踪影。②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③庾郎:指庾信,少有文名。④窣(sū)地:拂地,拖地。窣,拂。春袍:春衣。

鉴赏 雨后天晓,露烟凄迷,芳草如茵,嫩色相照。萋萋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之句,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南唐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句则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梅尧臣这首咏草词以拟人化手法描绘了春草的形象和特色,抒发了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仿米山水图(局部)【明】陈淳 故宫博物院藏

雨后长堤上的青草平整凄迷、露光闪烁,青翠可爱。尤其是在雨后的早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万物澄彻、江天开阔、物象明媚,青草更是显得春意盎然和生机勃勃。作者由春草联想到了正值青春年少的南朝才子庾信。庾信“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成名很早,四十二岁时出使北魏被羁留,被迫仕于北朝。作者在这里用庾信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也有自指之意。宋代的官服制度规定: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窣地春袍”,让作者回想起了自己当年像庾信那样初入仕途,穿着拂地的青色章服的情景。作者由春草联想到青服,再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不禁回想起了当年如春草般意气风发的少年情怀。

过片“接长亭,迷远道”二句化用了李白《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诗意,隐喻了作者数十年“走马类转蓬”的宦游生涯。如今春草又绿,归期遥遥,不觉自伤。“堪怨王孙”中的“王孙”一词多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草。草含怨恨,其实是抒写自己不得早归的怅恨之情。对宦海浮沉的厌倦,早年意气的失落,语调也不禁自怨自艾起来了。“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唐李贺《十二月乐词》中的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不顺,归期杳杳。结句转入写景,描写了残春的迟暮景象。“翠色和烟老”的“老”字与上阕结句“嫩色宜相照”的“嫩”字相互对应。从春草由嫩变老的过程中隐含了作者的伤春之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嗟叹人生迟暮的心情。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梅尧臣论诗主张“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这首词意新语工,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正体现了他的诗论主张。(李飞跃)

集评 宋《吴曾:“梅圣俞在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草词‘金谷年年,乱生青草谁为主’为美者。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略),欧公击节赏之。”(《能改斋漫录》卷一七)

链接 梅尧臣论诗提倡“平淡”。梅尧臣主张诗歌创作应继承《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必须真正有感而作,用比兴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这就是他在《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中所谓的“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也。梅尧臣还提出,作诗要“意新语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一观点深得欧阳修的赞许,欧阳修曾在《六一诗话》中加以援引。因而,在诗歌风格上,他极力追求“平淡”之风,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中明确提出:“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他所谓的“平淡”,就是要求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意新语工”的诗歌。


唐宋词之梅尧臣《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梅尧臣《苏幕遮》

《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④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释】 ①墅(shu署):别馆,供游乐休息的园林房屋。②庾郎:即庾信,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③窣(su苏):拂地。春袍:即青袍,青色的章服,为宋时八、九品官员所著官服。庾信《哀江南赋》:“青袍如草,白马如练。”④亭:大道上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地方。此句典出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⑤堪怨句: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⑥梨花句:语出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译文】 平直的大堤上布满沾着露水的野草,烟雾笼罩着的别墅朦胧而缥缈。萋萋芳草卷地而来芜杂而深碧,凌晨的江天雨过初晴澄鲜而美好。年轻的官员身穿拂地的青袍,那颜色与嫩绿的小草正相映照。

芳草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的驿亭,渐渐地淹没了远去的官道。可恨那游宦在外的公子王孙,竟把回家的日期早早忘掉。眼见得满树的梨花凋谢净尽,春天的脚步匆忙而静悄。满地里都是黄昏的夕照,四处的翠绿随着烟雾一同衰老。

【集评】 宋·吴曾:“梅圣俞在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草》词‘金谷年年,乱生青草谁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欧公击节赏之”。(《能改斋漫录》卷十七)

清·沈雄:“梅圣俞有《苏幕遮》咏草词,与六一词咏草一首同妙”。(《古今词话》)

清·许昂霄:“前结用‘嫩色’,后结用‘翠色’,犯重。”(《词综偶评》)

【总案】 这首词咏春草,但是并不沾滞于物,而是写了与春草有关的两种人生内容。一是身著青袍的年轻官员的得意,一是独守闺中的年轻思妇的失意,二者正好构成一对因果关系。正因为咏物而不沾带于物,亦物亦人,这首词的意境显得很浑融,不见什么斧凿的痕迹。


梅尧臣《苏幕遮》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梅尧臣《苏幕遮》

《苏幕遮》·梅尧臣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这首词为咏草词。

“露堤”二句,先写望远所见。“雨后”二句,视线移近,点出雨后碧草。“独有”三句,写新荷映衬下春草之鲜美。“庾郎”,指南齐庾果之(字景行)。萧沔曾赞其曰: “庾景行若绿水芙渠,何其丽也。”此处,作者是以“庾郎”代指“荷花”。这几句中,作者将绿草比作大地之“春袍”,再以荷花相衬,愈显出绿色为底的“春袍”之美。如果说上片重在绘形的话,下片则注情于景,重在传神。“接长亭”四句,写芳草有情。《楚辞·招隐士》有句云: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处,作者是化用其意,来写春草多情。“落尽”句,写春光将逝。“满地”二句,写苍茫暮色中之草。结尾苍茫,将暮春时节黄昏暮色与如茵大地渐相冥合的景况,描绘得神形毕肖,给人一种凄迷苍凉之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