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zī běn zhǔ yì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制度。1919年李大钊《新纪元》:“多少历史上遗留的偶像,如那皇帝、军阀、贵族、资本主义、军国主义,也都像枯叶经了秋风一样,飞落在地。这个新纪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1919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其初闹得最迫切的就只是英国,因为他是工业革命发祥地,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1921年陈独秀《新教育是什么》:“我们现在生存在这资本制度之下,无论如何道德高尚的人,他的生活能够不受资本主义支配吗?” 资本主义zī běn zhǔ yìкапитал зм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zī běn zhǔ yì ← → shè huì zhǔ yì gòng chǎn zhǔ yì资本主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在这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消灭了三大差别,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例】 老黄微微一笑:“如果他推出去资本主义,钩进来社会主义,又有什么不好呢? ”(刘澍德:《拔旗》)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资本主义Capitalism以私人投资谋取利润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在此制度下,生产资料属私人所有,商品生产和服务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的特点是自由企业、利己主义、市场经济和放任主义。在美国,资本主义已从殖民地时期和早期美国的商业资本主义经19世纪的工业资本主义演化到20世纪的金融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它的主要特征是: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一切都以商品形式出现,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生产的目的是剥削剩余价值;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竞争、生产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称自由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后,它逐渐向垄断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经代替自由竞争而成为主要特征,称为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 资本主义Capitalism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阶段,是迄今商品生产最发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不仅一切劳动产品成为商品,而且劳动力本身也成了商品;生产资料变成了资本,并为资本家所占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剩余价值的攫取;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其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产生的。早在十四五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就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对内是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特别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对外则是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加紧进行,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尼德兰、英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末,则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与此同时,从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此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向全世界扩展,又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前处于自由竞争阶段,称为自由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后,它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而成为主要特征,称为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许多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有人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中的一个小阶段。)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总是脱离生产关系给资本主义下定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和私人首创精神为特征的经济制度,即自由企业制度。在这里,私有财产导致私人企业的产生;而且,由于企业所有者有赚取利润的愿望,因而生产会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自由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大多数决定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独立作出;控制经济和协调许多独立决定的职能是通过运用自由价格制度来实现的,并主要通过竞争的力量来确保自由价格制度的有效运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较少。 资本主义capitalism又称“资本主义制度”,是指继封建制度之后,在西方国家中盛行的经济形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生产、交换与分配等活动主要由市场进行调节,资本主义又被称为 “自由市场制度”。(1) 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最早出现在14世纪与15世纪欧洲南部的某些城市,在当时的罗马与希腊境内就已经出现了生产工厂。后来,资本主义进行了大规模的原始积累,以便尽早使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形式过渡,其中以英国的 “圈地运动”最为著名。在生产技术方面,18世纪3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使得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工具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到了19世纪,英、美、法、德、俄、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与工厂制度。产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制度,从而迅速发展起来。(2)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在典型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一般对资本主义做如下描述: 可以把资本主义经济看成一个大市场体系,其中有无数个厂商与家庭组成。这些厂商和家庭数目众多,分散决策,谁也无法对市场价格施加影响。价格作为一种市场信号,可以为市场上的经济行为人提供完备的信息,调节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行为人在市场信号的指导下进行生产、交换与分配,厂商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家庭则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资本主义这一特征最先由亚当·斯密系统地提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发展了重农学派放任自由的经济主张,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追求各自的利益,那么 “无形的手” 就自然会协调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决策,使得在均衡的价格下达成交易,经济总是处于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实现最大化。基于这种认识,斯密主张将政府的干预降到最低程度,只让它从事国防与建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活动。这种自由放任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很多年,后来的不少学者都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研究,形成一系列的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但是,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学者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研究,对资本主义的制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成为资本的附庸,劳动力的再生产只是为了继续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他们的生活水平将走向绝对贫困; 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牟取利益,为了竞争的需要,他们拼命地扩大再生产。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购买力不断缩小的矛盾将日益激化,最终爆发动摇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经济危机,苦难深重的劳动者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3)资本主义的演变。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多数西方国家奉行放任自由的原则,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只为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竞争的顺利进行。结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人数剧增、生产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西方经济理论也面临着危机。正在这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多·凯恩斯发表了著名的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他指出,市场是不能完全自行调节的,这场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这就要求政府出面进行干预,通过税收与公共支出等政策来刺激经济,从而增加就业与私人投资,进而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谷。此后的40年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微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持续增长。二次大战以来,各国普遍推行公共教育、医疗、福利以及失业救济等计划,这标志着福利国家的兴起。19世纪以来,寡头与垄断竞争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虽然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抑制垄断保护竞争,但是它们还是与自由竞争并存,一同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竞争形式。此外,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这也是资本主义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再奏效。这种情况下,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不少经济学流派,他们各执一端,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佳方案。目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资本主义Capitalism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定义:一种以私有制和私人首创精神为特征的经济制度,即自由企业制度。 ❷马克思《资本论》的定义: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阶段,是迄今商品生产最发达的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产生的。早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就已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了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快速实现,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初,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此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向全世界扩展,又逐步形成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自由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也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也有学者认为其只是垄断资本主义中的一个小阶段。 资本主义 ☚ 流亡政府 资本主义社会 ☛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工人为特征的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最后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它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1) 剥削者手中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 存在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自由”劳动者,他们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这两个条件在封建社会末期开始具备。至14、15世纪,地中海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在16世纪即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后经过17、18世纪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18世纪3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产业革命的胜利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得到确立和巩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工人一无所有而只有将自身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榨取和追逐剩余价值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被呈现在表面的假象所歪曲和掩盖;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建立着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自由资本主义和以垄断为特征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一种历史进步,它创造了比它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大得多的社会生产力。但随着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日益激化起来。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 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经济史分期 ☛ 资本主义zi ben zhu yicapitalism 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capitalism 国家垄断~ state monopoly capitalism/产业~industrial capitalism/官僚~bureaucrat capitalism/金融~ financial capitalism/商业~commercial capitalism/自由~laissez--faire (ornon-monopoly)capitalism/~残余势力remnant capitalist forces/~道路the capitalist road/~复辟capitalist restoration/~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capitalist industry and commerce/~经济成分capitalist sector of the economy/~经营思想ideas characterizing capitalist management;capitalist ideas in management/~列强capitalist powers/~农业capitalist farming/~前生产方式pre-capitalist modes of production/~倾向tendencies towards capitalism;capitalist tendencies/~社会capitalist society/~生产方式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市场经济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世界货币体系capitalist world monetary system/~思想capitalist ideology/~私有制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自发势力spontaneous capitalist forces/~总危机general crisis of capitalism/~化go capitalist;turn capitalist;develop in a capitalist 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