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污狼藉zāngwū-lángjí赃污:贪污纳贿。狼藉:名声败坏,不可收拾。指贪污受贿,名声极坏。 赃污狼藉zānɡ wū lánɡ jí指贪污受贿,名声极坏。狼藉: 杂乱不堪,此指人的名誉极坏。也作“赃污狼籍”、“赃贿狼藉”、“赃贿狼籍”、“赃秽狼藉”、“赃货狼藉”、“赃私狼藉”、“赃私狼籍”。 赃污狼藉zāngwū-lángjí〔主谓〕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唐·白居易《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 △ 贬义。用于贪官污吏的坏名声方面。 也作“赃贿狼藉”、“赃贿狼籍”、“赃秽狼藉”、“赃货狼藉”、“赃私狼藉”、“赃私狼籍”、“赃污狼籍”。 赃污狼藉zāng wū láng jí《三国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赃污:贪赃,贪污,受贿。狼藉:纵横散乱,引申为破败不可收拾。形容官吏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