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贾长沙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贾长沙集

 文别集。一卷。汉贾谊撰。初刊于明成化间。(撰者事迹参见“《新书》”条)
 《贾长沙集》一卷,存赋五篇、疏六篇、论一篇。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知名。《吊屈原赋》是被贬长沙途中渡湘水时所作,在抒发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中,“亦以自谕”,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鵩鸟赋》假托与鵩鸟的问答,感叹身世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同时也流露出齐生死、等祸福的消极思想。这篇赋以问答体抒情状物,句式趋向散文化,显示出从骚体赋向汉赋过渡的痕迹。
 集中所存散文皆为政论文,其中《过秦论》是专题性政论文,其它六篇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论证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及其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中篇剖析秦始皇守天下没有顺时应变、争取民心的政策,而秦二世“重之以无道”更加速了秦的败亡;下篇指陈秦王子婴缺少才力、导致国破身死。文中还将秦国的显赫一时与陈胜的平凡对照来写,以见亡秦之易,从而倒出秦王朝短期覆亡的教训,突出了“仁义不施、攻守异势”的中心论点。《陈政事疏》是一篇陈述自己对政事的意见的长篇奏疏。文中论述当前形势:“可为痛苦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主张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积极制伏匈奴、消弭边患;注意民生问题,完善封建礼制,以巩固王朝统治。《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执政者重视农业生产,以“积贮”为“天下之大命”,而全文的重心,则在于抨击“背本趋末”的社会不良风气,以及揭示这种风气所酿成的潜在祸患。贾谊的散文气势酣畅,雄辩滔滔,文字上颇重修饰,又善于铺张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贾谊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载五十八篇,《隋书·经籍志》载《贾子》十卷。《录》一卷。至宋,多已散佚。今传本有明张燮编《七十二家集》三卷本、明张溥辑刻《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一卷本。明成化年间乔缙刊《贾长沙集》十卷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以及《汉魏丛书》程荣本、抱经堂校刊本等。
贾长沙集

贾长沙集

别集名。西汉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作。《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著录“贾谊五十八篇”,诗赋略著录“贾谊赋七篇”。《隋书·经籍志》著录“贾谊集四卷”,已佚。此集为明人张溥所辑。收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誓》、《虡赋》以及疏六篇、《过秦论》。张氏评贾谊云:“骚赋词清而理哀,其宋玉景差之徒乎!西汉文字,莫大乎是,非贾生其谁哉!”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增定汉魏六朝别集》诸本。今有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本《贾谊集》较为完备,收录贾谊现存著作《新书》五十六篇、疏七篇、赋五篇和一些散见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另附有《佚文》、《贾谊传》、《贾谊生活时代大事年表》、《著录》、《序跋》等。

☚ 夏侯湛集   桂隐文集 ☛

贾长沙集

诗文集。西汉贾谊(前200—前168)撰。谊有《新书》已著录。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赋五篇(其中残篇一),文九篇。赋以《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两赋,附在《史记》本传,成就最高。前者系贬往长沙途经湘水时作,借吊屈原以自喻;后者为谪居长沙时作,在“纵躯委命”的感慨中抒发忧愤。多用四言句,趋向散体化,显示出从楚辞向新体赋过渡的痕迹。《过秦论》三篇总结秦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颇有见地。其余各文均采自《汉书》。《论时政疏》(亦称《治安策》)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主张削诸侯、重农桑、教太子、礼大臣、抗匈奴。其文铺张渲染,淋漓酣畅,为西汉鸿文。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贾长沙集

《贾长沙集》

1卷。收政论文和辞赋。其文长于议论,气势雄伟。其辞赋善用排句,巧设比喻,对汉代文学的发展影响甚深。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 贾谊   贾谊集 ☛
贾长沙集

贾长沙集

(汉) 贾谊撰。贾谊 (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贾长沙、贾大傅。洛阳 (今属河南)人。年十八以能诗善文称誉于郡。后被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建议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帝欲任为公卿,因周勃等忌而毁,贬长沙王太傅。从文帝三年至六年(前177—前174),在长沙生活约4年,著有《吊屈原赋》、《鵩鸟赋》、《谏铸钱疏》等传世名篇。《隋书·经籍志》及新旧 《唐书》均载其有《贾谊集》。原书久佚。明代刊有《贾长沙集》10卷,现藏北京图书馆,内容即 《新书》78篇。又有张溥辑《贾长沙集》,收赋5篇、文9篇,载入其所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有点校本《贾谊集》,收入《新书》文56篇、疏7篇、赋5篇,附录佚文、传、大事年表及序跋等,内容较为完备。

☚ 楚诗纪   桓令君集 ☛
000062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