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贾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贾逵 贾逵古代文人传说。见东晋王嘉撰《拾遗记》卷六。相传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五岁时聪敏过人。其姐是韩瑶之妻,因未生育而与丈夫离异回娘家居住,以贞节和聪明被人称道。邻居中有读书的,其姐早晚抱着逵隔着篱笆去听。逵静静地听着不说话,姐姐很高兴。逵到十岁就能谙诵六经。姐姐问逵:我们家贫困,没有专人教你,你怎么会一字不漏地背出这些典籍呢?逵说:是五岁时姐姐抱着听邻人读书,至今万不遗一。于是剥桑树皮当木简来写字,又在门和屏风上写字,边读边记,一年后所有经文都精通了。门徒们不远万里而来学习,有的还背着儿子来求教。来人的赠献积粟盈仓,有人说这是贾逵“舌耕”所得。 ☚ 拾遗记 薛灵芸 ☛ 贾逵 贾逵亦题《贾逵勤学》、《贾逵少明惠》。东晋志人小说。王嘉撰。原载《拾遗记》卷六。《太平广记》卷一六一录载。李格非、吴志达主编《文言小说》选录。贾逵(30——101年),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其父贾徽跟随大学者刘歆学习儒家经传,贾逵悉继父业。曾任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后汉书》卷三十六有其传。本篇叙写他儿童、少年时代的故事。贾逵五岁那年,其姊归居,闻邻家读书,旦夕抱逵隔篱墙听之,逵亦静听默记。过了五年,逵就能暗诵《六经》。其姊惊喜地问:“咱家贫,未尝有教书的入门,你怎能会诵《六经》呢?”贾逵回答:“昔日姊抱逵隔篱墙而听邻家读书,我也记住了。”自此以后,贾逵更加发奋,就剥庭院中的桑树皮以作木牒,边记边诵,一年过后,经文皆通。后来,贾逵名声很大,有不少不远万里来求教的学子,他都传授给他们经文。本文通过对贾逵少年儿童时代听邻家读书及以木牒记诵的描述,展现了贾逵“明惠过人”及刻苦勤学的精神。从本文看来,一个人的成长,既要有先天“明惠”这一内因,也要靠后天的刻苦;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要靠家庭的诱导和社会的熏陶。这篇小说文笔简约有力,描写人物,采用交相描写姊弟二人的方法,相衬成趣,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小说还采用烘托的艺术手法,来突出展示人物性格,如行文中描写:“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这就从侧面烘托,突出了贾逵学问的高深和影响的广远。“贾逵勤学”已为历代幼学典范。 ☚ 裸游馆 贾逵勤学 ☛ 贾逵贾逵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结草衔环,得道多助/误其所谋,将计就计/因利制权,择善而从/有备无患,先机制人/出其不意,先声夺人 东汉末年以来,刺史总领诸郡,布政一方,与以往职掌司察之任,区别很大。贾逵富有政治、军事韬略,威恩兼施,整肃万里,为曹魏集团中有名的封疆大吏。贾逵运用韬略,娴熟于心,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圆融灵活,讲究实效,其所行事,多有可贵之处。 贾逵 贾逵30—101东汉著名经学家、辞赋家。《后汉书》有传。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贾谊之后。父徽,通《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逵悉传父业。虽为古学,兼善五家《穀梁》之说。身材修长,时称“问事不休贾长头”(《后汉书·贾逵列传》)。明帝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作《神雀颂》以献,为明帝所赏,拜为郎,与班固同校秘书。建初元年(76),因章帝特好《古文尚书》、《左传》和迷信谶纬,上书言《左传》与谶纬相合,可立博士。章帝嘉之,令《左传》、《穀梁传》、《古文尚书》、《毛诗》四经公开传授,使古文经学博取了重要地位。和帝时,升任左中郎将,复为侍中,领骑都尉,兼领秘书近署。逵为我国古代古文经学的重要倡导者,所作《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等,对后世经学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又善文辞,“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同上)。今残存《永平颂》等。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著录2卷,早佚。 ☚ 贾彪 贾岱宗 ☛ 贾逵30—101年字景伯。东汉古文经学大师。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 贾谊九世孙。 弱冠能诵《左传》及五经,并通五家谷梁。 章帝时,曾与今文经学家李育辩难,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 贾逵除精于经义外,还通天文,所著达百余万言,世称通儒。 主要著作有《春秋左传解诂》、《国语解诂》、《周礼解诂》、《春秋左氏长经》等,今皆不传,清人有所辑录。 贾逵公元30——101年字景伯。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贾谊九世孙。弱冠能诵《左传》及五经,并通五家谷梁。章帝(刘烜)时,曾与今文经学家李育辩难,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逵除精于经义外,还通天文。所著达百余万言,世称通儒。主要著有《春秋左传解诂》、《国语解诂》、《周礼解诂》、《春秋左氏长经》等书,今皆不传,清人据他书有所辑录。 贾逵1010—1079北宋将领。真定稾城(今河北稾城)人。行伍出身,为殿前班副都知,迁西染院副使。从狄青征侬智高,为右先锋将,不待将令,先据高阜,破敌立功,迁秦凤路钤辖。后徙并代路钤辖,主管麟府军马,聚边关熟户为二十七堡,习射自守,使成劲兵。历泾原、高阳关、鄜延路副都总管,擢步军副都指挥使。治京城水患有方,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复总鄜延兵。筑延州城外堡障,与城相望,以备御西夏。转昭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反对妄兴边事以为己功。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卒谥武恪。 贾逵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景伯,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的九代孙。其父贾徽,为汉代名儒。贾逵继承父业,精通《五经》及《左传》。曾为《左传》、《国语》作《解诂》51篇,献于朝廷。以精通儒术受到明帝重用。和帝即位,任左中郎将。后又任侍中、骑都尉等职。一生所著经传义诂等多达百万言,又作诗、颂、酒令等多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贾逵 047 贾逵30—101东汉天文学家、经学家。字景伯,扶凤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曾任左中郎将。《后汉书·律历志》中记载了他与其他天文学家多次讨论《四分历》的修订问题,他的意见对《四分历》的改进有重大作用:他肯定了月球运行不等速现象;指出月行速度最大的位置每月移动3°多,实际上就是现代所谓月球近地点进动概念;宣传应从黄道来计算日、月运行的观点;倡议制造黄铜仪,并安置在东汉灵台上;认为《太初历》所定冬至点的位置已经移动。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诂》等,已佚。 ☚ 邓平 张衡 ☛ 贾逵 贾逵30—101东汉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字景伯,扶风平陵 (今陕西省咸阳西北) 人。曾任左中郎将、侍中领骑都尉 于章帝元和二年 (85) 至和帝永元四年 (92) 间,与编訢、李梵、卫承、李崇等人多次讨论东汉 《四分历》 的修订问题。《后汉书·律历志》载有他的议论。他特别指出《太初历》 所定的冬至点位置已经移动,他还大力介绍民间天文学家傅安的测量结果,说明量度日、月的运行用黄道度数比较准确。他还肯定了李梵、苏统发现的月亮运动有快慢变化的现象,并且指出月行速度最大的位置每个月向前移动三度。这实际上是现代所谓的近点月和近地点进动概念 他的意见对东汉《四分历》的改进起了重要的作用。东汉灵台(皇家天文台) 上用的黄道铜仪就是在他的倡仪下建造的 此外,贾逵在古文经学传授方面也起过重要作用。 ☚ 许杨 寿光侯 ☛ 贾逵1010~1078北宋将领。真定稾城(今属河北)人。历任西染院副使、秦凤路钤辖、建武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等职。 贾逵 贾逵30~101东汉天文学家和经学家, 扶风平陵 (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谊后裔。少承家学,习古文经,兼通五家“谷梁”之说。明帝时拜为郎,与班固并校袐书,应对左右。章帝初奉诏入讲白虎观与云台, 所著经传义诂及难论百余万言,后世称为“通儒”。公元92年(永元四年),他在论述历法时, 提出在历法计算中应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是不等速的。他还创制黄道铜仪,首次利用黄道座标系测定了天体位置, 并测定了近点月和发现月球的视运动有快慢。公元85年(始元二年),贾逵与编訢、李梵一起制订《四分历》。撰有《春秋左氏传解诂》三十篇,《国语解诂》二十一篇, 均佚。清马国翰《玉涵山房辑佚书》、黄奭 《汉学堂丛书》有辑本。 ☚ 梁鸿 马续 ☛ 贾逵30~101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其父徽,从刘歆受《左传》,又习《古文尚书》、《毛诗》。逵悉传父业。曾任侍中及左中郎将等职。明帝时,利用朝廷尊信谶纬,上书说《左传》与谶纬相合,可立博士;章帝时,与治今文经学的李育相辩难,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又精通天文学,提出在历法计算中应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不是等速的。撰有《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等,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本。 贾逵30—101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少入太学。曾任左中郎将、侍中、领骑都尉等职。从父徽习古文经,兼通《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左氏春秋》、《穀梁春秋》等。又精天文历法,首先提出在历法计算中应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发现月球运动不等速的现象。永平(58—75)中,献所著《春秋解诂》30篇、《国语解诂》21篇,为汉明帝所重。建初元年(76)上疏章帝,极言《左传》“与图谶合”、“明刘氏为尧后”,称其“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应立于学官。但对谶纬亦有怀疑,曾摘出谶互异三十余事,使言谶者不能自圆其说。数次向章帝讲解《古文尚书》与儒家经传及《尔雅》相一致的道理,深受章帝嘉许,令其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与《古文尚书》异同,齐、鲁、韩《诗》与《毛诗》异同,并作《周官解诂》。在此期间,与今文经学家李育辩难《左传》、《公羊传》优劣,虽未使古文经学取得官学地位,但使《左传》、《榖梁传》、《古文尚书》、《毛诗》得以公开传授。其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凡“百万余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共9篇,均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本。李贻德辑有《春秋左传贾(逵)服(虔)注辑述》20卷。 贾逵❶(29-101)东汉臣。字景伯,扶风平陵 (今陕西咸阳西北) 人。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弱冠能诵 《左氏传》及 《五经》,以 《大夏侯尚书》教授,兼通五家《谷梁》之说。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谏、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历拜为郎、卫士令、左中郎将、侍中。然其不修小节,当世以此颇讥焉,故不至大官。永元十三(101)年卒,时年七十二。 贾逵30—101东汉经学家。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曾任郎中。明帝时,利用朝廷尊重谶纬,上书说《左传》与谶纬相合;并同今文经学学者李育相辩难。兼通天文学。最先用黄道坐标测量天体的位置。撰有《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等,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均有辑本。 贾逵❶(30—101) 东汉经学家。扶风平陵(陕西咸阳西北)人。精通五经及《左传》、《榖梁》。永平中(58—75),进其所撰《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五十一篇,并作《神雀颂》,拜为郎。与班固同校秘书。在北宫及南宫讲学。历任卫士令、左中郎将、侍中。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书等九篇,后世称为通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