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贺新郎·纤夫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贺新郎·纤夫词》

《贺新郎·纤夫词》

词篇名。清陈维崧作。今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当是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与张煌言合兵北伐,下镇江,围攻南京,清廷急筹江防时作。它反映了沿江人民受到清军骚扰的无数苦难。”今人袁世硕说:“联系清初的史实,康熙十二年(1673)冬,三藩之变起,清廷先后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清寇大将军进军湖南,安亲王岳乐为定南平寇大将军进军江西,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镇守江南,长江一线,大军云集,调动频繁。‘真王拜印’,当指此时清廷授印诸王出兵平藩。如此,则这首词约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今人夏承焘《金元明清词选》则说:“清朝初年,为了征服南方各民族的反抗,曾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此词所反映的‘纤夫’事件,只是这种军事行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顺治九年(1652),清廷派亲王尼堪率十万精兵南下,与占领湖南的李定国军战于衡州。这时陈维崧已二十七岁,当能目击其时南方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但在异族统治者严酷统治下,他不得不用‘真王’来比拟亲王,不得不用‘天边’来比拟清朝的都城——北京。隐约其辞,以避祸殃。虽然如此,他这首词仍然写得有声有色,与杜甫的《石壕吏》相似。”此首写作之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清初,统治者为了镇压南方广大地区的抗清力量,曾多次不择手段地强征大批农民,给运送兵粮的舰船拉纤,致使民不聊生,群怨沸腾。作者针对此种情况,愤而有作,遂成此阕,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上片概述强征民夫的暴行;下片重点描绘一位被征民夫与病中妻子“临岐决绝”的凄惨景象。虽然只作客观的叙写,但愤激之情自寓其中,显得深沉而有力;又以征夫夫妇温存话别的对语作结,语言浅近,感情沉痛,读之令人心酸,与杜甫“三吏”颇有相似。作者弟宗石序《湖海楼词集》说:“方伯兄少时,值家门鼎盛,意气横逸,谢郎捉鼻,尘尾时挥,不无声华裙屐之好,故其词多旖旎语。迨中更颠沛,饥驱四方,或驴背清霜,孤蓬夜雨;或河梁送别,千里怀人;或酒旗歌板,须髯奋张;或月榭风廊,肝肠掩抑;一切诙谐狂啸,细泣幽吟,无不寓之于词。甚至里语巷谈,一经点化,居然典雅,真有意到笔随,春风物化之妙。”序中从作者的生活环境及经历,说明其词风的转变和特色,颇有见地。


诗词作品《贺新郎·纤夫词》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贺新郎·纤夫词

 

陈维崧


 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征发櫂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里正前团催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捽头去,敢摇手? 稻花恰趁霜天秀,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急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
 
 这首反映民间疾苦的词作,是陈维崧诸词中的著名代表作。它大约写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正当郑成功同张煌言合兵讨伐,下镇江,围南京,清政府急忙加强江防之时。词中所描述的清军镇压明末义军,强征船夫,破坏生产和为害百姓的情状,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贺新郎》,是该词寄调的词牌,又名《贺新凉》、《金缕曲》等,它为宋苏轼首创,因苏词中有“晚凉新浴”句,故称名“贺新凉”,后误“凉”为“郎”,沿袭了下来,称此词牌为“贺新郎”。
 此调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其中一体之词调定格是:上下片各十句,一百十六字。两片中逢一、三、五、六、八、十句均押仄声韵(见叶梦得词)。
 

* * * *


 
 

上片:展现清军扰民恶行


 先看前三句——
  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
 首开一句,是写无数战舰列于长江渡口的森严景象,给全词渲染一种紧张恐怖氛围。此处的口,是指渡口,非长江口。接着,用下边两句说明战舰云集的原因,即:“天边真王拜印”。天边,即清都北京。真王,泛指清朝的亲王。也有确指为安南将军达素,时为清廷大臣,奉命率军南下清剿(据《清史列传》)。蛟螭,原指传说中“龙”一类的动物。这里是说帅印的印钮作盘龙之状,故言“蛟螭蟠钮”。这是有意以印信之贵重显示其权势之大。
 对此句解说,还有一说值得注意,据史载,当时,即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起兵叛清,三藩群应,清廷即派了顺应郡王勒尔锦分兵进击吴三桂;又命安亲王岳乐进兵江西;命简亲王喇布镇守江南。词中的“真王拜印”,当指此事。大军临江,战舰云集,需要大量的民伕,于是:
  征发櫂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
 櫂船郎,即船工。櫂(zhào,兆),棹之异体字,摇船工具。“櫂船郎”,本指船夫,此指拉船之纤夫。此令一下,各州县雷厉风行地奉命照办,因说“列郡风驰雨骤。”其结果怎样呢? 民间一片骚动,弄得鸡飞狗窜。闾左,即指贫苦百姓居住之地。《史记·陈涉世家》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索隐:“闾左,谓居闾里之左也。”又云:“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下边即写“骚然”的具体情景——
  里正前团催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捽头去,敢摇手?
 里正,地方小吏。团、保,清代的地方组织(一说,即居民之户籍单位)。这里的“团”,即为“屯”,两字因音近而借,指村落。累累,连贯成串的样子。这是说,里正从村前到村后,各处催逼,把抓到的民伕一串串地捆了起来,锁在空仓后面。他们都是被揪着头发抓了去的,谁敢抗拒不去呢?捽(zuó昨),即揪也。敢,岂敢。
 这就是上片的基本内容:它展现了康熙初期的社会画面,既概括又形象地揭露了清廷进行的大规模战争和扰民的暴行。这为下片的感慨抒发,提供了历史背景。
 

下片:“丁男”与病妻的惨别


 
 稻花恰趁霜天秀,有丁男、临歧决绝,草间病妇。
 这是说,现在正是稻子扬花吐穗季节,离收获已经不远。秀,禾本植物吐花,曰“秀”,引申为草木开花的通称。可是,偏在这个紧要关头,清军却来大抓民伕。丁男,即成年男子。旧时男女成年,叫“成丁”,男者,称“丁男”,女者称“丁女”。现在,这个被抓的“丁男”,不仅要管理田间的生产,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当他被抓走时,病妻拉着丈夫不放,结果被拖出门外,将她弃之于草丛间。这里的临歧与决绝,是指在岔道口上夫妻别离,永远不能再见了。以下是“病妇”对“丁男”深表关怀地说——
 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
 三江,指征发的目的地,具体何指,异说甚多。此词所指,似以彭蠡(即鄱阳湖)以下之长江下游一带某地。牵百丈,即拉船之纤绳。“百丈”,以巨竹四破为之,大如人臂。杜甫《秋风》诗有云:“吴樯楚柂(同“舵”)牵百丈。”此化用其意。病妇想到自己丈夫这次去到长江上持纤拉船,风急浪高,危险性极大。想来,即使不死得归,在其间也难以忍受残苛的鞭打。土牛,原是旧时立春时举行劝农仪式上的“春牛”,是泥塑之牛,以彩鞭打赶上车。现在他是人哟,可不同于“泥牛”,受鞭打是极为痛苦的。
 接着,“丁男”听了妻子深情的话后嘱咐说——
 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急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
 丈夫叮嘱妻子说:在他走后,希望她到紧靠后园的枫树下的丛林中神祠里,快快请巫师洒酒祭神,祈求保佑自己早日返归家园。但在那“风驰雨骤”的险恶环境里,能否回家还是一个大问题。
 这里补释几个字词:
 好——略含希望之意。
 倚——靠着。
 丛祠——荒野丛林中的神祠。
 倩巫浇酒——请巫师洒酒敬神。倩(qiàn欠),请,央求。黄庭坚《即席》诗云:“不当爱一醉,倒倩路人扶。”巫浇酒,李贺《神弦》诗:“女巫浇酒云满空。”是说洒酒以敬神。
 这个下片详实记叙了农家丰收在望时节,“丁男”却被迫同病妻决别对话,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于生产的破坏,对社会的冲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苦难。
 

* * * *


 
 这首词采取白描素叙手法述事记言,是纯粹的赋体。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白居易的新乐府精神、手法搬到词中来运用,当是一个前人未做的创举。此词篇幅不算长,但对清代初期一段史实的艺术纪录,是词中杜诗《新婚别》式的现实主义杰作,具有史诗性的意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