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礼门1855~1932John Ripley Freeman美国著名工程师。曾任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长。民国6年~9年(1917年~1920年)两次受聘来华,从事运河及黄河下游的研究。1922年发表《中国洪水问题》一书,认为黄河出山后约200英里的河道,堤距过分宽广,达4英里~8英里,水流于两堤间不断迂回曲折,易生险工,在黄运交叉处以下20英里,堤宽约1英里,河床却不高于堤外平地。他发现黄河在洪水时期有自行刷深和拓宽河床的功能,认为只需1/3英里,已足供任何最大洪水的顺利通过。主张在黄河下游两岸,筑一直线新堤,以约束此窄且直的新河槽,使河不复迂回曲折,久之则内堤与新直堤间将逐渐为漫溢的泥沙所填,形成一道坚固的河堤,于是水由新岸中行。为防止新岸的被冲刷掏空,将用丁坝保护。如需要改变方向,他主张采用较小的弯度,其半径不超过槽宽的2倍~3倍,他设想保持一个低水与洪水均适用的窄槽,此新槽本身有迅速自行校正的功能,以供洪流的顺利通过。 费礼门在华期间曾到山东魏家山及蒋口一带考察,实测汛期水位、流量、流速及河床断面的变化。推断黄河问题之所以严重,皆由于河水有过量的含沙量而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