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 道行,指佛家的功夫。魔:“魔罗”的略称,指破坏修行的魔障。原是佛家警告修行者,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克服重重魔障。语出《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独角兕大王的故事,是对这句俗语的最好解释。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某日来到一座山下,人困马乏,又饥又渴。于是孙悟空稍作安排后,就独自一人去化斋。 等孙悟空化斋回来,不见了师父及二位师弟,万分焦急。他急忙唤出山神和土地爷问这是何地。土地爷和山神回答:“这是金山,前面有个金洞,那洞中有个妖怪叫独角兕大王,他神通广大,是他用计抓走了唐僧三人。” 孙悟空听后,手持金箍棒,直奔金洞,挑战魔王。魔王一听孙行者来了,心想,自下凡以来,还未曾试试武艺,于是出来迎战。两人打斗起来,枪来棒往,打了50多个回合仍不分胜负,这时老魔王从袖中取出一个亮灼灼的圈子,往空中一抛,大喝一声“着”,便把悟空的金箍棒套走。孙悟空只好翻筋斗逃了性命。 无可奈何的孙悟空求玉皇大帝帮忙,玉皇大帝派托塔天王和哪吒太子等前去降魔,结果是大败而归。 孙悟空又去西天,向如来佛求助。如来佛派遣十八罗汉,来助孙悟空降魔,结果也是无功而返。但是临走前,降龙、伏虎两罗汉告诉悟空,佛祖说过,十八罗汉要不能降伏魔王,可求太上老君来制服魔王。 悟空听后,一个筋斗直入南天门。他在太上老君处,发现太上老君的青牛不见了,太上老君大惊失色。原来在童儿睡着时,青牛趁无人看管逃下凡世,当妖魔鬼怪去了,还把太上老君的宝物金刚镯也偷走了。于是,太上老君应允随悟空下凡去捉魔王。 太上老君让孙悟空引魔王出洞,然后,口念咒语,用芭蕉扇扇了一下,只见魔王现出青牛原形,太上老君把金刚镯穿在青牛的鼻子上,辞别众人,跨上青牛回天宫去了。 现人们常用此语比喻一方的力量增长了,另一方的力量也随之增长,而且幅度更大。多比喻正义的力量胜过邪恶的力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佛家谓修行达到一定的阶段。魔: 佛家谓破坏善行的恶鬼或烦恼、疑惑、迷恋等“迷障”为魔。原佛教语,告诫修行的人须警惕外界之诱惑。原比喻邪恶势力超过正义势力。现多喻一种力量比另一种力量更大。或比喻事情刚有进展,又生阻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 “这正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而今更有个眼花错认了,弄出好些冤业因果来,理不清身子的,更为可骇可笑。正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帐。”梁启超《说动》: “于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事涉求新,辄生阻力。”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gāo-yīchǐ,mógāo-yīzhàng道: 道行,指佛家的功夫。魔:“魔罗”的略称,指破坏修行的魔障。原是佛家警告修行者,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克服重重魔障。语出《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独角兕大王的故事,是对这句俗语的最好解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谚)道: 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 佛教指破坏修行的恶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挡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为佛门用语,是说修行者越进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越大,进取越艰难。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谚道: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佛教指破坏修行的恶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挡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为佛门用语,是说修行者越进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越大,进取越艰难。清·谭嗣同《仁学》:“算学盛而愈多难取之题,治理盛而愈多难防之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 道行,指佛家修得的功夫。魔:“魔罗”的略称,佛教指破坏修行的恶魔,也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迷障”。原为佛教语,是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强大的诱惑。后比喻人在前进中有多大的进步,就有比这进步更大的障碍。也比喻一方手法高,另一方手法更高,总会胜过对方一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道:道行,指佛教修行的功夫。魔:“魔罗”的简称,指破坏修行的恶魔。原为佛教语,是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的诱惑。比喻正义总是要战胜邪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是佛家语,告诫修行者须警惕外界的诱惑。现比喻一方的力量很强,但另一方的力量比它更强,办法比它更多。道:道行,指佛家修行的功夫。魔:梵文“魔罗”的简称,指破坏修行的各种魔障。 ☚ 大虫不吃伏肉 恶虎难斗肚里蛇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as virtue rises one foot,vice rises ten;temptation increases ten times as fast as virtue does; the good(/the law) is strong,but the evil(/the outlaw)is ten times stronger; the more illumination,the more temptation; while the priest climbs a post,the devil climbs ten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ao gao yi chi,mo gao yi zhangas virtue rises one foot,vice rises ten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good is strong,but evil is ten times stronger;the force of evil will always manage to beat the force of law;as virtue rises one foot,vice rises ten;the more illumination,the more temptation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ɡāo yī chǐ,mó ɡāo yī zhànɡ道:指正气;魔:指邪气。佛家用语。比喻取得一定的成就后,阻碍就更大。现也比喻正气难以修成,而歪风邪气却容易高过正气。The law is strong,but the outlaws are ten times stronger. The good is ten times stronger than the evil prevailing. As visrtue rises one foot, vice rices ten.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解义】道:指佛门子弟修行达到一定的阶段。魔:是 “魔罗” 的略称,指破坏善行的恶鬼。佛家把这称作 “迷障”。原是佛家用来告诫修行的人的,本义是要警惕外来诱惑。旧时反动统治阶级把自己的反动统治比做 “道”,把人民反抗比做“魔”,用来诬蔑高涨的人民反抗斗争。现比喻正义势力胜过或压过反动势力。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 , mó gāo yī zhàng佛道高一尺,魔法就高一丈。原佛家语,告诫信徒勿受外界诱惑。后比喻有了成就以后,困难就会更多。又比喻一方的本领胜过另一方。“道”,佛家修行达到的一定阶段;“魔”,佛家指破坏佛法的恶鬼,或烦恼等迷障。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ɡāo yī chǐ mo? ɡāo yī zhànɡ【释义】比喻正义的力量总能战胜邪恶的力量。也比喻一方力量必定比另一方力量更强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道:道行,指正气。魔:魔障,指邪气。原是佛家用语,警告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意谓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却容易高过正气。现用以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的力量。也比喻一事物进步,又有另一事物超越其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ɡāo yī chǐ, mó ɡāo yī zhànɡ道行高一尺,魔障就高一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ɡāo yī chǐ,móɡāo yī zhànɡ【解义】 道:指佛门子弟修行达到一定的阶段。魔:是“魔罗”的略称,指破坏善行的恶鬼。佛家把这称作“迷障”。原是佛家用来告诫修行的人的,本义是要警惕外来诱惑。旧时反动统治阶级把自己的反动统治比做“道”,把人民反抗比做“魔”,用来诬蔑高涨的人民反抗斗争。现比喻正义势力胜过或压过反动势力。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原是用来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以“道”指“正气”,用“魔”指“邪气”。旧时以“道”指“正统”,“魔”指“叛逆”。现用以比喻取得一定胜利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gāoyīchǐ,mógāoyīzhàng〔并列〕 原是佛家用语。现比喻取得成就以后,还会遇到更大的障碍。也比喻正义势力终能压倒邪恶势力。周恩来《“四八”烈士永垂不朽》:“但是‘~’。政协决议,停战协定和整军方案的实施,是决不会顺利的。”《星火燎原(七)·民兵大摆地雷阵》:“敌人到哪里,地雷响到哪里……真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原为佛家语。道:指正气。魔:指邪气。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现比喻新生力量胜过腐朽势力。一方的本领强过另一方的本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