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贵远贱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贵远贱近 贵远贱近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是对于复古文风的又一批评与概括。语见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贵远贱近”,是两汉以前早就存在的一种厚古薄今的不良倾向,它“向声背实”,不符合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所以曹丕认为是错误的并加以指责。他因此呼吁人们抛弃这种复古主义的批评标准,要求从文学实际出发,“审己以度人”,确立公正而客观的态度来评价古今作家作品,才能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其实,对于“贵远贱近”之论的批判,并非曹丕创始。东汉初桓谭曾慨叹时人对于扬雄这一当代文豪的轻视,他批评说:“世咸尊古卑今,人贵所闻贱所见也,故轻易之。”(见《新论·闵友》)王充也发挥桓谭之论,云:“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辩士则谈其久者,文人则著其远者。近有奇而辩不称,今有异而笔不记。……扬子云作《太玄》,造《法言》,张伯松不肯壹观,与之并肩,故贱其言。使子云在伯松前,伯松以为金匮矣!”(见《论衡·齐世》)曹丕的“贵远贱近”之论,即源自桓谭、王充“贵所闻贱所见”之言。不过比较而言,汉时“文学”,兼指学术。而魏晋以后,开始了“文学自觉”的时代,因而曹丕之论,则由批判复古学风,逐渐转入文学批评,其“贵远贱近”,主要针对当时文坛流弊及诗文著作方面的复古文风而言,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参见“尊古卑今”。 ☚ 尊古卑今 词必己出 ☛ 爱远恶近、贵远贱近、厚古薄今、是古非今;厚今薄古、竞今疏古○爱远恶近ài yuǎn wù jìn重视古代的或远处的,轻视近代的或近处的:~是世上常见的心态|~的俗见,多以为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贵远贱近guì yuǎn jiàn jìn爱远恶近:~,自古有之|古人所作为神,今世所著为浅,庸非~乎? ○厚古薄今hòu gǔ bó jīn重视古代,轻视现代:对待中国的文化遗产,不要~|这是作者对“~”者的感叹和批评| 不拘守于一家一说,也不~|旧时代的读书人,几乎都是~的。 ○是古非今shì gǔ fēi jīn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者不知是非|给人以“~”之感|世俗苦于贵远贱近,~。 ●厚今薄古hòu jīn bó gǔ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是指导学术研究的战略方针。 ●竞今疏古jìng jīn shū gǔ重视现代的,忽视古代的:~有时是合理的|研究历史不能只是~。 贵远贱近 贵远贱近(爱远恶近贵远鄙近)以年代久远的为贵,以年代近的为贱。指重视年代久远的,轻视年代近的。 ☚ 贵古贱今 何足挂齿 ☛ 轻视的方面 轻视的方面轻视商业:轻商(重农~) ☚ 轻视 轻视人 ☛ 贵远贱近语出三国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于自见,谓己为贤。”这里,“贵远贱近”指当时文学批评上的一种错误态度。当时,人们尚古黜今,认为过去时代的作品都是好的,而看不起时人的作品,认为今不如古,近不及远。曹丕认为这种尊古卑今的态度是错误的,文学批评的态度应是“审己而度人”,从作家作品的实际出发,公正客观地评价作家作品。这种态度是正确的。早在西汉末年恒谭称赞扬雄《太玄经》时就说过:“世咸尊古卑今,贵所闻贱所见也,故轻易之。”东汉王充也说:“述事者高而下今……信久远之伪,忽近今之实。”“俗好珍古不贵今,谓今文不如古书。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事非,不论善恶而徒贵古,是谓古人贤今人也。”显然,贵古贱今,贵远贱近的错误观点早在两汉就已盛行,而有卓见的批评家对此也作了十分精辟的批评。曹丕显然继承了这一理论思想,虽然没有作更多地阐述,但他是基于文学批评的角度,针对当时文坛流弊,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贵远贱近ɡuì yuǎn jiàn jìn重视距离远的,轻视距离近的。也作“贱近贵远”、“贵远鄙近”。 贵远贱近guìyuǎn-jiànjìn〔并列〕 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觉得珍贵,相隔近的就觉得低贱。三国·魏文帝《论文》:“杨班俦也,常人~,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 贵远贱近guì yuǎn jiàn jìn贵:重视。远:远古,远代。贱:轻视。近:近代。即重视古代的,轻视近代的。犹言“厚古薄今”。也作“爱远恶近”、“贵远鄙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