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又称三山谷、三牾山、辰山、九龙山、明镜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印江、松桃3县交界处。明代万历年间开山建寺,梵宇大增,始称今名。又因山形下小上大,俗称饭甑山。为武陵山脉主峰,最高峰海拔2572米。东西21公里,南北27公里,面积567平方公里。有原始森林约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0%,海拔1400米以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1400~2000米为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2200米以上为山地灌丛。动植物资源丰富,1978年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生物保护区网成员。区内有种子植物933种,蕨类植物250种,苔藓植物245种,大型真菌136种。有一类保护植物珙桐,二类保护植物连香树、香果树、水青树、杜仲、蓖子三尖杉、鹅掌楸等,还有哺乳动物34种,鸟类175种,爬行动物40种,两栖动物34种,鱼类48种,昆虫381种。有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灰金丝猴)、华南虎,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毛冠鹿、穿山甲、白冠长尾雉、大鲵(娃娃鱼)等。黔金丝猴仅存540余只,世界上仅在此区生存,极为珍贵。还有“万卷书”、“蘑菇岩”、“红云金顶”等奇特地貌和“佛光”、“瀑布云”等气象奇观。层峦叠嶂,主峰凤凰山一带山峰海拔均在两千米以上,以凤凰山、梵净老山、金顶为著。新修的9700余级石阶,从山麓可直达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