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 贲(一) fén 大鼓。见《什器篇》〔贲鼓〕 条。(二)bēn。 ☚ 带 贲然 ☛ 贲读音f·en(ˋ),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父吻切,上,吻韵。 ❶同“坟”,隆起貌。 ❷同“忿”。怒;愤怒。《集韵》:“忿,怒也,或作贲。” 上一条: 奮 下一条: 賁
贲读音f·ei(ˊ),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符非切,平,微韵。 ❶姓,汉代有贲赫。 上一条: 疿 下一条: 賁
贲读音f·en(ˊ),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符分切,平,文韵。 ❶大。《集韵》:“贲,大也。” ❷大鼓。郑玄笺:“贲,大鼓也;镛,大钟也。” ❸龟的一种,三足龟。《集韵》:“贲,三足龟也。” 上一条: 墳 下一条: 賁
贲读音b·en(-),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逋昆切,平,魂韵。 ❶鬲,即膈,今名膈膜或横膈膜。杨玄操注:“贲,鬲也。” ❷奔走。朱骏声注:“贲,假借为奔。” ❸[虎贲]勇士。《尚书》:“虎贲三百人。” 上一条: 錛 下一条: 賁
贲读音b·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彼义切,去,寘韵。 ❶文饰;装饰很好。 ❷华美;光彩貌。 ❸六十四卦之一,离下艮上。 上一条: 閉 下一条: 賁 贲賁bēn❶奔走 △ 虎~(像虎一样奔跑逐兽,比喻勇士)。 ❷姓。 【注意】第三笔是一长横,不要断成两笔。以“贲”为偏旁的字有“喷、愤、鲼”等。 另见43页bì。
贲賁bì〈文〉光彩华美。 另见36页bēn。 贲○虎~(古代指勇士、武士)。 另见 bi。
贲装饰得很好看。 ○~临(敬辞,称宾客来临)。 另见 ben 贲bēn❶ 见209页“虎贲”。 ❷ 姓。 贲(一)bì (二)bēn【辨析】 末笔是点,不是捺。9画。形声。 【辨义】贲(一)bì 装饰得很美。 〔贲临〕 光临。 (二)bēn ❶ 古指武士:虎贲。 ❷ 姓。 〔贲门〕胃与食管相连的部分,是胃上端的开口。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不同:贲(一)bì作形容词、动词;(二)bēn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贲(一)bì表示事物状态并表示动作行为;(二)bēn指某种人及身体器官,并用于姓氏。 三、词义感情色彩不同:贲(一)bì是褒义词,带喜爱的感情色彩;(二)bēn中性词。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爬行部 > 龜 > 賁 賁 fén 三脚龜。《書·盤庚下》:“用宏兹賁。”《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章炳麟《古文尚書拾遺》:“此以賁爲大龜之名。” 贲bēn〖名词〗 即孟贲,战国秦武王时期的勇士。相传孟贲能生拔牛角(3)。《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勇期贲、育。——论勇敢一定是孟贲和夏育。《留侯论》:虽有贲、育。——即使有孟贲和夏育。《潮州韩文公庙碑》:贲、育失其勇。——孟贲和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力。 贲bì装饰。《周易·贲》:“白~,无咎。”引申为服饰华美。《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然来思。”(皎皎:洁白的样子。思:语气词。) 另见20页bēn。
贲bēn奔走。《荀子·强国》:“如是,下比周~溃以离上矣。”(比周:勾结。)《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士旅~。”(旅:众。) 另见25页bì。 贲*賁EADA ㈠ben❶姓。 ❷[贲门]benmen医学上指胃与食管相连的部分,食管中的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中。 ❸虎贲,古代指勇士、武士。 ㈡bi❶〈文〉文饰;装饰华美:~临(光临;贵宾盛装来临)。 ❷卦名。六十四卦之一。 ㈢fei姓。 ㈣fen〈文〉大:~鼓。 ㈤fen〈文〉❶隆起,覆酒于地而地~。 ❷气盛:广~之音。 ❸覆败:~军之将。 ❹发抒;显露:忠诚~于外。 大 大大(~型;浩~;憨~;哆~) 巨(~大;~型) 冯 洪(~大) 渠 鸿(~文) 弘(~大;~裕;~图) 恢(~弘) 元(~龟) 介(~福) 丰 丘(~牛) 至 皇(~~) 湟京 甫(~田) 山(~响) 莽(~雨) 胡(~福) 郅 祁(~寒) 邱奕 弈 丕(~业) 老 夸 硕(~果) 讵 浑 粗 简 阜(~陵) 封(~羊;~豖;~狐) 俊 纯 峻肤 贲(~鼓) 坟(~仓;~烛) 垺 殷 桓 魁 僤(~怒) 訏(~谋) 重(~金;~价;~赏) 剧(~寇;~盗) 厦(~屋) 闳 宏穷 穹(~石) 都 庞 菿 斗(~胆) 嚭 懋 颙 马(~蜂;~蓼) 大的:倬 大者 鹏鲸 扩大,大:荒 高,大:景 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大 大如斗 所观者大:观海 如此之大:许多 这样大或那么大:偌大 这般大:许大 大而多:洪茂 大而茂盛:硕茂 大而有力:粗壮 大而美:鸿姱 大而久长:隆长 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大而无当 廓而无当 大的样子:闳闳
另见:程度 水平 形象 ︱小 ☚ 大 大小 ☛
鼓 鼓鼓(~乐;~角;~点;战~;花~;腰~;铜~;渔~;铃~;堂~;长~;铙鼓;羯~;暮~;鸣鼓;布~;石~;手~;方~;桴~;令~;柏~;和~;足~;胡~;铜~;画~) 送君 吹云 圣牛两头蒙 鼓的美称:宝挝 铙鼓和鼙鼓:铙鼙 大鼓:贲 鼛(鼛鼓) 皋鼓 雷鼓 有云形图饰,悬在高处的大鼓:云鼛 古时报更的鼓:漏鼓 更鼓 鼍更 谯楼的更鼓:谯鼓 报警的鼓:警鼓 计数里程的鼓:计里鼓 古代用于祀神的鼓:鞞鼓 设于朝廷进谏者敲击以闻的鼓:谏鼓 谏鼙 长柄摇鼓:鼗 拨浪鼓 六面鼓:灵鼓 八面鼓:雷鼓 悬挂在架上的鼓:悬鼓 悬皷∸ 鼓腔:鞚 鞉鼓的旁耳:鞉耳
另见:鼓声 ☚ 钟 小鼓 ☛
装饰 装饰饰(饰装;藩饰;抆饰;校饰;容饰;庄饰;假~) 装(装潢;装裹;装绘;~饰一新) 载(~以银锡) 修 缀 潢 校(校饰) 贲(贲饰) 粉色 粉泽 雕被 彤镂 庄栉 装饰物品使美观:装潢 建筑装潢:营饰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点(点缀;点染) 缀 装饰点缀:装缀 装点 点染 点缀装饰:缀饰 装饰表面:饰貌 饰观 饰表 装饰仪表:饰外 装饰门面:妆晃 装门面 装饰屋室:贲室 装饰厅堂:装堂 过分的装饰:长饰 虚伪的装饰:伪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饰)
另见:装扮 涂抹 修饰1 装潢 饰物 ☚ 装饰 装饰方法 ☛ 贲賁bēn博昆切,平魂。勇士。《书·立政》:“准人、缀衣、虎~。” 贲❶奔。 ❷贲门。《灵枢·经筋》: “手太阴之筋……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 贲bēn❶古代的勇士。 ❷贲门。胃与食管相连的部分。 ❸姓。 贲(賁)bēn[书] Ⅰ (奔走) run quickly Ⅱ ❶ (星的一种,流星) meteor;shooting star ❷ (横隔膜) diaphragm 另见 see also bì;féi;fén;fèn;lù;pān。 ◆贲门 {生理} cardia (of stomach);preventriculus; 贲育之勇 the bravery of two ancient heroes
贲(賁)bì [书] (装饰得很美) beautifully decorated adorned 另见 see also bēn;féi;fén;fèn;lù;pān。
贲(賁)fén[书] Ⅰ (宏大) great;grand;magnificent;immense;vast Ⅱ ❶ (三足龟) three-footed turtle ❷ (典籍) ancient codes and records;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Ⅲ (阉割) castrate or spay 另见 see also bēn;bì。 贲 贲 (bì) 读偾 (fèn)【贲】腐败。 例 风气与巨阳俱入,行诸脉输,散于分理间,冲气淫邪,与卫气相干, 其道不利, 故使肌肉贲䐜而有伤, 卫气有所涘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太素·卷二十八·诸风数类》) 译文 风邪随足太阳经侵入人体,蔓延在各经脉的腧穴,散布在肌肉间隙之中,与卫气相抗争,以致卫气通行的道路不流利,所以使肌肉腐败肿胀而产生溃疡。由于卫气凝滞而不能正常运行,因此患者的皮肉有麻木不仁的症状。 按 偾,古作贲。《礼记·射义》: “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郑玄注: “贲读为偾,偾犹覆败也。” 《礼记·大学》: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释文》: “偾,徐音奋,本又作贲,注同,犹覆败也。”据 《释文》,则 《礼记》原作贲,“偾”字为后人所改。 《说文·贝部》: “贲,饰也。”本义是装饰,假借为覆败义,后来写作偾。由覆败义引申为腐败,如 《素问》所说。 贲、偾古音皆属帮母文部。 ☚ 白 贲 ☛
贲 贲 (bì) 读坟 (fén)【贲】大。 例 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译文 脉象大的,尺部的皮肤也胀大而隆起。 按 坟,古作贲。《诗·大雅·灵台》: “贲鼓维镛。”毛《传》: “贲鼓,大鼓也。”《书·盘庚下》: “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孔安国传: “宏、贲皆大也。” 《尚书大传》卷二: “天子贲庸。”伏胜注: “贲,大也。”《礼记·乐记》: “奋末广贲之音作。”郑玄注: “贲,怒气充实也。”《穀梁传·僖公十年》: “覆酒于地而地贲。”范宁《集解》: “贲,沸起也。”《史记·乐书》: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正义》: “贲,房粉反,又音坟。……广大也。贲,气充也。” 先秦古籍出现的坟字为后人所改。《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毛《传》: “坟,大也。” 《初学记》、《太平御览》引坟作贲。《周礼·秋官·司烜氏》: “共坟烛庭燎。” 《初学记·居处部》引坟作贲。 贲的本义是装饰,假借为“大”,后来写作坟。坟的繁体字是。《方言》卷一: “坟, 地大也, 青、 幽之间, 凡土而高且大者谓之坟。” 古音贲属帮母文部,坟属并母文部。帮并旁纽,文部叠韵。 ☚ 贲 差 ☛
贲 贲 (bì) 读奔 (bēn)【贲】奔走。 例1 二阳之病发心脾 (《太素》作 “痹”),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素问 ·阴阳别论》) 译文 一般地说,手阳明大肠脉足阳明胃脉病变可能发自心痹病,伴见大小便不利的症状,女子可出现月经闭,或者转变为消瘦很快的症状,或者转变为喘息,那就难治了。 例2 滑甚为息贲上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译文 脉象很滑的是气逆上奔的脉象。 例3 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难经·五十六难》) 译文 肾的积聚病叫做奔豚 (疑为精神发作性癫痫),其症状发自小腹,像小猪奔突至上腹部,有时向上奔窜,有时向下奔窜。若日久不愈,则使人气逆喘息或短气,出现骨痿 (腰脊无力,活动障碍)。 例4 期门主贲豚上下。(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 ·针灸下) 译文 期门穴主治奔豚症,其症状若小猪奔窜,时上时下。 例5 其气贲冲于上,故吐血不止也。(《圣济总录·卷六十八·吐血不止》) 译文 胃气上逆奔冲于上,所以吐血不止。 例6 失气原表足太阴,肠中贲响足阳明,相同泄泻休差误,谷气消亡大限临。(《万氏家传心法·成实证治歌括》) 译文 矢气 (放屁) 本来是足太阴脾病的临床表现,肠中气水奔腾作响则是足阳明胃病的临床表现,泄泻症状虽同,但病位有在脾在胃之分,治疗不得有误,胃主受纳,脾主健运水谷,脾胃气尽则死。 例7 病如贲豚者,气从少腹起,上冲喉咽,发作欲死,复还生,皆从惊恐得之。(《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一·贲豚》) 译文 病如奔豚,邪气从小腹开始发作,向上奔冲咽部、喉部,症状发作时有濒死的感觉,发作停止则安静,这病是因惊恐而起。 例8 大肠之燥传入于肺而为息贲,息贲者,息有音而上奔不下也。(喻嘉言 《医门法律·秋燥论》) 译文 大肠的燥邪转移入肺,则出现息奔症,所谓息奔,就是病人气息上奔而呼吸有痰鸣声。 按 贲通奔。《书·牧誓》: “虎贲三百人。”郑玄注: “勇士称也,若虎奔兽,言其猛也。”《释文》: “贲音奔。”《书·立政》:“虎贲。”《释文》: “贲音奔。” 《墨子·备梯》: “今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更名虎贲郎。”颜师古注: “贲读与奔同。” 《淮南子·天文》: “贲星坠而渤海决。”《开元占经》七十四引 《诗》注贲作奔。 奔通贲。《诗·鄘风·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 《左传·僖公五年》、《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晋语二》、《礼记·表记》、《吕氏春秋·壹行》高诱注引 “奔”作贲。《战国策·秦策三》: “奔育之勇焉而死。”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奔育”作孟贲、夏育。《淮南子·览冥》: “前白螭,后奔蛇。” 《太平御览》引 “奔”作贲。 贲、奔古音皆属帮母文部。 ☚ 白 比 ☛ 贲Bi(elegance) 贲bì❶贲育之勇 贲·奔bēn·bēn金文“奔”为会意字,上为一个人(即“大”)甩开膀子,下面是三个脚印,表示比“走”还快。古人走路,由快而慢,可分为跑、奔、走、趋、步、行。“贲”是形声字,以“奔”为声(省去大),“贝”为形。通“奔”。以“贲”为声符的字有: pēn 喷(喷发) fen 阳平:墳(简化为“坟”,坟墓) 濆(水边;另读pēn,同“喷”) 去声:愤(愤怒) 偾(败也,坏也,“偾军之将”) 鲼(一种热带海鱼) 相关链接 “贲”,另读bì,小篆上讹变为三个“屮”(卉,花卉)表意,以“贝”为声符,意为装饰美丽。《说文》:“贲,饰也。”《尚书·禹贡》有“岛夷卉服”之说,《离骚》中的屈原也曾“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花花草草修饰自己。 △贲(賁)bēn9画 十部 (1) 【虎贲】勇士。 (2) 【孟贲】古代勇士名。 另见bì(21页)。
△贲(賁)bì9画 十部 〈书〉 装饰得很美。 另见bēn(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