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货币量的层次划分指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构成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早在19世纪,人们并未认识到银行券和可转帐的活期存款就是货币。到20世纪初,各国中央银行先后成立,为加强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的调控,才将银行券和活期存款看成是货币; 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流行关于可转帐的活期存款和纸币同样是货币,其他存款也应有不同层次。于是各国依据不同情况和要求,公布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层次指标系列”,并根据金融状况的变化和实际操作经验作适当调整。我国长期以来只是从现金出发分析货币流通,根本谈不上货币量的层次划分问题。直至成立中央银行后,为加强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控制,才觉察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其划分方法,主要按货币购买能力即它的流动性为依据,只需考虑可行性 (能为实际部门所接受) 和可测性 (现行银行统计资料状况)。但如何科学划分还在探索中。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为: ☚ 货币流通范围 货币容纳量弹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