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货币法定各项值包括货币的法定升值和货币的法定贬值。货币的法定升值指的是政府用法律明文规定提高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以降低外汇汇率的措施。计算法定升值率的公式为:  1969年10月,西德马克二次大战后第二次法定升值。升值前的含金量为0.222168克,升值后的含金量为0. 242806克,因此西德马克的法定升值率为: 在第二次法定升值前,美元对西德马克的汇率为1美元=4西德马克,升值后,1美元=3. 46西德马克。法定升值常常发生在一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而其他国家则存在国际收支逆差的时候,由于国际结算的需要,逆差国需要顺差国的货币,于是顺差国的货币供不应求,出现升值趋势,其他货币对该国的货币汇率呈下跌趋势。顺差国为使本国的货币的汇率上升幅度不超过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的幅度,就必须抛出本国货币收购外国货币,大量外汇涌入国内可增加本国的外汇储备,但由于货币发行量增加,国内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因此,顺差国不得不采取货币法定升值的措施。货币法定贬值是政府用法律明文规定降低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以提高外汇汇率的措施。计算法定贬值率的公式为: 1971年12月18日美元第一次法定贬值。贬值前的美元含金量为0. 888671克,贬值后的含金量为0. 818513克,因此美元的法定贬值率为: 在一次法定贬值前,美元对英镑的外汇汇率为1英镑=2.40美元,贬值后为1英镑=2.6057美元。在纸币流通的固定汇率制下,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后,纸币对内贬值,按照购买力平价的原则,对内贬值必然伴随着对外贬值,该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下跌的幅度不超过一定的幅度,被迫抛出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收购本币,这样会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当原有的汇率维持不住时,该国就要用法令废除原来的黄金平价,重新公布货币的含金量,实行货币的法定贬值。当一国货币法定贬值后,当国内物价上涨幅度低于外汇汇率上升幅度的时期,出口换汇成本下降,而进口成本提高,因此货币法定贬值初期具有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这种奖出限入的作用可以改善外汇收以状况,缓解贸易逆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