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由于各种限制性的存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不能达到或不能完全实现货币政策制订者在没有考虑这些限制性因素时的预期效果。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涵义,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够有力地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变动。确切地说,扩张性货币政策在衰退时期愈有效,就是能使产量增长率的增加愈大,而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愈小;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时期愈有效,就是能使通货膨胀率的减少愈大,而产量增长率的减少愈小。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从衰退中复苏方面,不如在控制繁荣和通货膨胀方面有效;而在控制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方面,又不如控制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更为有效。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认为,限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有两个:
❶货币政策时滞。
❷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前者在“货币政策时滞”中作了介绍。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被货币主义者以外的经济学家视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种主要限制因素:
❶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性表现在于:货币流通速度中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未曾被政策制订者所预料到并加以考虑,或估算这个变动的幅度时出现小的差错,就有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因为流通速度变动的百分比,在商业扩张的某些时刻可能等于或超过货币供应量变动的百分比。比如,美国从1975年1月,即这一经济周期的最低点开始的头两年中,GNP增加24.4%,货币供应量增加11.3%,而货币流通速度则增加了11.7%。这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所增加的百分比就大于货币供应量所增加的百分比,货币供应实际增加额为320亿美元,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却相当于另外增加了378亿美元的货币供应量。可见,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遗憾的是,在任何经济时期,对实际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的估算,经常发生偏差,这当然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流通速度测算难度的因素很多。比如,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引起商业银行有价证券的调整,调整的方式是,在实行限制性政策时将证券变成放款,而在实行松动性政策时建立政府证券储备。前者增加了货币供应量,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抵消了限制性政策效果;后者则有着相反的作用,抵消了扩张性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金融中介的迅速增加,也对货币政策有某些刺激作用。其方式之一,是通过与前述商业银行相类似的证券调整。方式之二,是在信用紧缩和利息率上升时期,他们有可能对自己所接受的资金提高利息率。在较高的利息率吸引下,某些闲置的活期存款的所有者将把这些存款变成金融中介的有息证券。这些证券的流动性并不差,并不会损害财富持有者的资产流动性,而金融中介凭借由商业银行吸引过来的资金扩大信贷,使以前以活期存款保存的资金活动起来,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
❷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趋势受到怀疑。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普遍接受货币流通速度呈递增变化的趋势,实际上,经济发展进入80年代以后,货币流通速度有变慢的趋势,这就似乎排斥了流通速度“趋势”的存在,这种不确定性成分的增加,加大了对流通速度变动预期估计错误的可能性,从而给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带来了更大的限制。
❸即使货币当局准确地预测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并加以考虑,也难以实施包括克服流通速度变动在内的政策措施。因为,虽然一项激烈的限制性货币政策有可能制止不健康的扩张和通货膨胀,但很可能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影响财政部门按预期价格和收益出售债券;也会使紧缩货币政策在各部门所造成的压力增大,从而引起中小公司的不满。

☚ “相机抉择”方式   货币政策时滞 ☛
000001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