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败酱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败酱草herba patriniae

清热解毒药。出《神农本草经》。见《活兽慈舟》。又名鹿肠、泽败、野苦菜、苦斋、黄花龙牙、胭脂麻。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白花败酱Patr-nia villosa Juss.及其近缘植物等的带根全草(图1、2)。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断、晒干。主产四川、江西、福建等地。辛、苦,凉。入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主治:❶肠黄下痢,与金银花、大黄、苦参、薏苡仁、桃仁等同用。
❷乳痈,与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同用。
❸产后瘀血腹痛,与赤芍药、牡丹、桃仁、泽兰等同用。
❹疮痈肿毒,单用或与野菊花、蒲公英、芙蓉叶等同用。此外,与大黄、麦冬、鱼腥草、夏枯草、龙胆草等配伍,可用于牛夏季保健(《活兽慈舟》)。牛、马60~120克;猪、羊15~3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黄花败酱根及根茎含齐墩果酸,常青藤皂甙元,败酱皂甙(pa-trinoside) C、D.C1、D1,黄花败酱皂甙(scabioside)A、B、C、D、E、F、G;根尚含生物碱、挥发油,油中含败酱烯、异败酱烯、异戊烯等。异戊烯是败酱陈腐之气的来源。白花败酱全草含挥发油、黑芥子(si-nigrin); 根及根茎含白花败酱甙(villoside)、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马钱甙(loganin)、番木鳖甙等。黄花败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在体外有抑制作用。并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等作用。其挥发油有镇静作用。

图1 黄花败酱

图2 白花败酱

败酱草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泽败、鹿酱、苦菜、野苦菜。为败酱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或白花败酱P.villosa Juss.等的根或全草。产四川、江西、福建等地。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❶治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滞腹痛,疮痈肿毒,眼结膜炎。煎服:9~15g (鲜品,60~120g)。
❷取鲜叶和生石膏捣敷流行性腮腺炎;鲜叶捣烂取汁外涂蛇咬伤。黄花龙芽根、根茎含齐墩果酸,常青藤皂苷元及它们各自的糖苷。败酱皂苷(Patrinoside) C、D、C1、D1,黄花败酱皂苷(Scabioside) A、B、C、D、E、F、G;败酱烯(Patrinene)、异败酱烯等。根尚含东莨菪素、马栗树皮素等,又含α-古芸烯等挥发油。白花败酱含挥发油、黑芥子苷(Sinigrin)、莫罗忍冬苷(Morroniside)、番木鳖苷、白花败酱苷(Villoside)等。黄花龙芽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作用。挥发油有镇静、催眠作用。体外试验,黄花龙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败酱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黄花龙芽可升高小鼠白细胞刺激骨髓造血功能。莫罗忍冬苷有苦味健胃作用。

败酱草

别名苣荬菜、曲曲菜。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茎叶互生。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黄色。瘦果长圆形。全疆山区均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行瘀活血、消痈排脓的功能。药用全草。主治急性阑尾炎、下肢溃疡、疮毒痈肿等病症。

败酱草bàijiànɡcǎo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泽败、鹿酱、龙芽败酱。为败酱科植物黄花龙牙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白花败酱P. villosa Juss. 等的根或全草。产于四川、江西、福建。苦, 平。入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 散瘀排脓。治阑尾炎、肺脓疡、肝炎、泻痢、宫颈炎、盆腔炎、产后瘀滞腹痛、疮痈肿毒、结膜炎, 煎服: 9 ~ 15 克。黄花龙牙根、根茎含齐墩果酸, 常青藤皂苷元, 多种败酱皂苷和黄花龙牙皂苷。根尚含生物碱、挥发油等, 油中含败酱烯、异败酱烯等15 种以上成分。白花败酱全草含挥发油、黑芥子苷等。根、根茎含莫罗忍冬苷、番木鳖苷、白花败酱苷等。

败酱草

败酱草

败酱草,又名鹿肠、苦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败酱。为败酱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白花败酱P. villosa Juss.等的根茎及根或全草。夏、秋两季采收,挖取全草,除净泥沙,晒干。
黄花龙芽全株长80~150cm,有特殊的败酱臭气。根茎粗壮,呈圆柱形,向一侧弯曲,长3~10cm,直径2~5mm,节明显,节间长1~2cm,上有数条须根。茎圆形,直径2~8mm,黄绿色或棕黄色,节略膨大,有脱落性粗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呈小空洞,白色或黄白色。基生叶丛生,边缘有粗锯齿,具长柄; 茎生叶对生,羽状全裂或深裂,黄绿色或黄棕色,两面无毛或被白色刚毛,多皱缩,破碎。顶生或腋生小黄花。气臭,味苦。
白花败酱根茎细长,直径2~4mm,节间长3~6cm,着生几条粗壮的根。茎少分枝,有倒生的白色长毛; 具纵沟纹。断面中空。茎生叶多不分裂,叶柄有翼。以上两种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本品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祛瘀。主治肠痈、肺痈、痈肿、痢疾、产后瘀阻腹痛等证。用治肠痈初起脓未成者,常与红藤、金银花、大黄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药同用;如肠痈脓已成而无热者,可配薏苡仁、附子等以除湿排脓,方如《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若用于肺痈发热咳吐脓血者,则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同用。治疗痈肿脓毒,宜配银花、蒲公英。治疗赤白下痢而里急后重者,可配白头翁、秦皮。本品治产后瘀滞腹痛,或血滞痛经,均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如治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而腰痛者,须配当归、川断。近年用治肺炎、肝脓疡、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和眼结膜炎,均有一定疗效。此外,本品根茎及根制成之浸膏片,可用治神经衰弱或精神病患者失眠证。煎服,8~15g。脾胃虚弱,泄泻厌食及孕妇忌用。
实验研究: 黄花龙芽根及根茎含多种皂甙,其中已知结构的有败酱皂甙C、D、C1、D1,黄花败酱皂甙A、B、C、D、E、F、G。根尚含生物碱、挥发油等,油中含败酱烯、异败酱烯。白花败酱全草含挥发油、黑芥子甙等。根和根茎含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白花败酱甙等。
黄花败酱醇浸膏或挥发油有镇静作用,挥发油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败酱烯和异败酱烯。败酱的镇静作用比缬草强一倍以上。败酱皂甙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败酱皂甙及皂甙元可降低兔及大鼠血压,减慢心率,还能增加胆汁分泌; 灌胃可引起腹泻,减少胃酸及胃液分泌。败酱还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的作用,可能与败酱皂甙的甙元齐墩果酸有关。

☚ 白毛夏枯草   四季青 ☛
000020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19:08